白山童剑:革掉旧IT架构的命,一路“追云”

热点 2017-12-26 11:36        

​​1998年世界杯,很多论坛都被大量涌上来讨论的网民给压瘫了。

之后,2001年911事件、2002年世界杯、2003年非典……尽管很多网站性能有了一定提升,然而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流量,仍然克服不了访问变慢甚至暂时打不开的难题。“404”是当年用户最不愿看见,却又高频出现的页面。

2004年起,在新浪工作到第6年头、已颇有经验的童剑就开始思考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提升内部硬件的利用率和应用的性能,让网站在大规模并发访问的前提下,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后来被视为云计算的基础。

童剑在新浪工作16年,从普通工程师做起,逐步成长为研发中心总经理。在“技术圈”,他被称为“童老大”,有一帮仰慕他的“程序猿”小弟。2004年,童剑开始负责研发的动态应用平台和数据库平台,逐渐成为内部技术平台的标准和典范,并于2009年支撑起新浪微博的爆发式发展,他还在2010年领导推出国内最早一批公有云——SAE(Sina App Engine)。

2016年初,童剑加盟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白山),成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开始专业“追云”的日子。


从只挑贵的,到只挑对的

童剑加入白山,让联合创始人兼CEO霍涛更有底气——这是一张深度参与中国互联网高歌猛进十多年的古董级“王牌”。

童剑是中国第一批软件工程师。还在上高中时,他从书上了解到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1998年,童剑就读的大学接入中国互联网,“老师当时激动地和我们宣布,我们现在也接入互联网了!”接通的方式是先接到北京邮电大学,然后再接到整个互联网,彼时,北邮是中国互联网的核心接入点。

“那时互联网刚兴起,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计算机,各个公司的机房都用一块厚绒布把计算机蒙起来。”童剑回忆说,在学校机房上网,更是要严格遵守上机流程:洗手除静电、插电源、开主机、开显示器。

很快,童剑开始对计算机着迷,他和同学一起攒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除了学习、玩游戏,他还学会拆电脑、再组装,研究CPU、内存等配件的构造,以及格式化磁盘、重新安装DOS/Windows系统等。他不再满足大学课堂上学习的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还自学80386汇编、TCP/IP组网技术,自己研究电脑病毒,编写病毒程序来验证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这些经历为童剑顺利进入新浪铺好路。1999年,恰好赶上中国IT产业的快速发展期,除了本土的IT企业,很多国外企业也开始在中国设立技术研发部。

站在一线互联网公司背后,童剑也和互联网技术一起快速成长,深度参与每一步变革。“最开始像新浪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都使用昂贵的小型机,随着经验的积累,就主要使用成本较低的PC Server组建集群,使用稳定后再去批量采购。”在软件上,则是从IBM、甲骨文的授权软件逐渐过渡到开源软件。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软硬件技术经历摸索、选型后,最后找到正确方向。在童剑看来,2000年后开始慢慢形成的开源氛围,是一种长盛不衰的技术模式,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空中有朵PaaS云

进入2004-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进入爆发期。2001年,国内上网用户仅2250万人,到了2005年,上网人数便突破1亿,仅次于当时的美国。

此时,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着一个尴尬:一有热点,网站就瘫。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是加服务器,但治标不治本,弊端也很快显现——不断扩容,公司机房不够用,机房温度超标,还要加空调制冷。更何况,“网站包含很多技术体系,硬件的好处是花钱买来就可以用,但软件需要开发,周期比购置硬件的周期更长。”童剑说,改造软件才是根本。

于是,童剑和当时的技术团队开始关注在软件应用层面解决网站性能问题。此外,Gartner统计发现,IT硬件设备(服务器)和计算机的利用率只有15%,这意味着85%的资源被浪费了。从钱的角度说,一大半资产都在“睡大觉”。

“虚拟化技术”能把一台服务器虚拟成多台服务器,这成为提升硬件资产利用率的良方。利用这一技术意味着能把一台服务器虚拟成多台服务器。“比如现在服务器的负载率只用15%,剩下的85%我就可以虚拟成多个服务器。”

此外,“动态应用平台”、“数据库平台”等,也让业务的开发和上线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比如,原来有新业务,要申请几台服务器,你需要一个采购周期,有了各种平台后,应用就能基于‘应用平台’开发、测试,之前开发人员需要独立的服务器做测试,现在直接开通一个虚拟机就可以了。”童剑说。

统一平台还能够提供程序开发环境、运行环境、数据库服务、存储服务、缓存服务等,业务部门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快速开发应用。

这样,就很好地解决大公司中常见的“应用孤岛”问题。孤岛状态下,很多经验不能在公司和团队内部流转及分享,经验属于每个体系内部,造成开发效率浪费;此外,每个孤岛因为经验不足都可能出现漏洞,这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运维人员需要不断地重复打补丁。

网站时不时变慢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业务部门只需提前通知什么时候有突发流量,流量不够用时预警,简单增加新的服务器,平台就能迅速做扩容。”在此之前,应对突发流量的准备周期至少是1个月。

2007年前后“云计算”的概念开始出现,亚马逊推出云存储、云主机等概念;当年年底,谷歌推出GAE的云计算产品,它是一个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产品,意思是平台即服务。这时,童剑才意识到,他一直在做的是一朵PaaS“云”。国内最早的公有云SAE,也随后在童剑的带领下研发推出。


服务数据全生命周期

童剑一直在“追云”。从2009年开始,他开始不断深耕有关“云”的技术。在他看来,云计算是IT产业的一个革命,“我们做云计算并不是要跟某个云计算去竞争,我们面对的共同敌人是那些落后的IT架构。”

新浪也不断推出一些和云相关的产品——基于云存储服务的新浪微盘,类似于JBOX个人云存储应用;2010年,新浪推出SAE,国内第一个PaaS的公有云服务。

童剑希望能推动新浪云业务的独立发展,甚至从原有的体系中剥离出来。最后,这一想法未能达成,看着云计算市场不断发展,他觉得机不可失,于是,加入2015年才成立的创业公司白山,专心搞云服务。

除了白山的创始人团队及技术团队,吸引童剑的是白山要耕耘的“云后市场”。在他看来,这就像汽车后市场服务,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汽车消费成为常态,变成普通的消费行为,于是,大量的汽车装饰、美容、售后、融资租赁等相关服务开始出现。2014年后,汽车后市场开始变热。

类比汽车后市场,云计算的发展同样会经历这种阶段。传统企业要上云,老的IT架构如何迁移?谁来实施?云上的IT服务、内容安全谁来负责?公有云服务商做的是标准化服务,如何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这些就是白山要做的事。Gartner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云后市场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左右。在美国已经有很多公司验证云后市场的可行性和市场需求。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白山推出“云链”服务。云链是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概念,包括数据传输(对应云分发)、存储(对应云存储)、消费和治理(对应云聚合),目前,云聚合是白山独有的服务。

来到白山后,童剑组建了云存储和云聚合团队,“云聚合包含深度威胁识别(ATD)产品,它能发现、识别应用上存在的恶意访问,并做出拦截,专治去各种网站薅羊毛、抢票的黄牛党以及攻击网站的黑客。”童剑介绍说,ATD还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把安全防护维度提升,这样才能降维打击各种攻击行为。

云聚合另外一个功能是API管理,帮助用户把数据快速构建成API开放出来。比如,政府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以把数据共享给不同部门,垂直的行政单位间可以纵向共享数据,横向的工商、税务、人社等部门,数据也能打通和共享。

目前,白山服务的客户已达300余家,客户除了政府部门,多为大型互联网公司,如微软、今日头条、美团、小米、秒拍等。这家2015年4月成立的公司,在2016年完成B和B+轮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到2016年底,公司当年营业额达到2亿元,实现盈利。这一战绩,在烧钱成风的互联网创业圈里,实属罕见。

作为白山CTO的童剑一直密切关注技术动态,他还看好区域链技术,“数字货币有炒作之嫌,但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并不存在炒作空间,未来,区块链技术可以变成跟安全有关的一个重要技术。”

区域链是宏观层面的技术,一些微观层面的技术童剑也极为关注,比如近几年很热的Docker和微服务技术,就很符合白山从成立起就建立的“乐高式松耦合架构”概念,通过应用微服务技术,能让其云服务体系像积木模块一样可插拔。或许很快,白山就能像乐高积木一样,变幻自如地“连接云”。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