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非遗文化传承现状,文创成热门新路径

热点 2017-09-05 09:20        

​​题记:

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新时代,成为非遗保护的重大议题。近日泰山皮影第六代传人范正安的尝试,也许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非遗传承虽有困难,但并不是无路可走

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了文化产业的新宠。

例如著名的非遗项目 “凉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植物性饮料。而潮州的刺绣潮绣,也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在东南亚获得了巨大的销量。非遗一路走来,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大部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却依然面临不容乐观的困境。

随着社会变迁,大部分非遗技艺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以著名的非遗艺术“蜡果”为例,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果曾是老百姓吃不起的奢侈品,以假乱真的蜡果因此大受欢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果成为普通的农产品,蜡果的身影便渐渐从百姓家庭中淡出。

蜡果传承人刘秀华正在制作水果蔬菜蜡果传承人刘秀华正在制作水果蔬菜

​相对于近年来大热的传统IP,非遗技艺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据数据显示,直至2017年,在现已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岁的占50%以上。在老师傅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感兴趣的情况下,代表性技艺正面临濒临失传的局面。

无法打动年轻人,传统文化就难以传承下去。事实上,稍微转变方式,复古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一直思考如何让皮影戏被更多人看到的皮影大师范正安,尝试使用游戏内人物形象,创作出皮影版《王者荣耀》。他凭借游戏人物“武则天”、“程咬金”、“貂蝉”等皮影形象,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皮影戏表演。这种大胆的尝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他们纷纷表示,没想到传统文化也可以这么“潮”。

皮影大师范正安展示他创作的游戏系列皮影皮影大师范正安展示他创作的游戏系列皮影

​能否与年轻内容结合,可以判别一个传统技艺是否具有生命力。传统技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实具备着与潮流结合,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可以看到,受过高文化教育的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纷纷开展了传承文化的新尝试。例如,身在英国的剑桥东方文化学会会长董桥声,为了将中国文化推向英国,创造性的将医学哲学,和医学唐卡结合起来。一场有关医学哲学的唐卡展览在伦敦举行,引起了观众的轰动。无独有偶,凭借挂炉烤鸭技艺享誉国际的全聚德,也选择和互联网合作,搭载大数据技术,加入“口味定制”的服务新内容,让全聚德的老字号,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医学唐卡玄关画医学唐卡玄关画

珍稀手艺失传,创新非遗文化迫在眉睫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刚需”。对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多地域的国家来说,具有强烈的内生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非遗技艺,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延续下去,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中,是“老土”和“过时”的。在一项关于90后对岭南文化的调查中,高达60%的90后,未曾学习过书法、国画等民族传统艺术。在对非遗代表传承人范正安的采访中,他说,有些年轻人根本没见过皮影,他们又怎么会去喜欢自己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呢?

而另一方面,主要依靠口头传播的传统文化,早已忘记了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例如,在以前,人们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消费认识绍兴黄酒。但经过央视《人物》专栏的报道,绍兴黄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此走上了数字化、产业化的道路。这其中的传播经验,非常值得其他非遗项目借鉴。

央视《人物》报道绍兴黄酒央视《人物》报道绍兴黄酒

​对大部分手艺人来说,单纯依靠非遗手艺已经难以生存。由于传统手艺工期长,技巧高,经济收益低,大部分手艺人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难以维持生计。例如非遗脊兽技艺,就因为难以商业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艺人地位日渐降低,甚至让他们对非遗传承人的身份产生怀疑。

在强调个性化教育的年代,通过强制灌输,将非遗文化一代传一代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如何创新非遗文化,以新形式,新内容去表现,用年轻人感兴趣的方式去打动他们,是非遗文化走进新社会的关键所在。

“文创”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生机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文化创新,为以非遗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寻求出路。从今年起,各大博物馆都被要求建立文创商店,根据博物馆特色文化,开发独有的文化产物周边。例如故宫博物院,除了开设文创淘宝店,推出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创意产品;还与腾讯展开合作,以“NEXT IDEA腾讯创新大赛” 为平台,输出故宫博物院经典IP形象及相关传统文化内容。故宫试水“网络+”的概念一出,立即引爆了年轻人的朋友圈。

故宫博物院联手腾讯推出创意H5故宫博物院联手腾讯推出创意H5

​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以及企业,也在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而努力。网络作为年轻人最主要的接触渠道之一,掌握着文化生活的入口,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阵地。在对非遗老人、皮影大师范正安的采访中,他提及,占据了经济头部的互联网企业,目前正在积极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

商业与传统文化之间如何互相促进,是一直被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互联网企业,腾讯也在身体力行地探索: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H5霸屏朋友圈,到受邀日前“第一届世界人文大会”,以及8月18日,腾讯《王者荣耀》在成都举行文创共生发布会,与关注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一起,探讨如何用文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互联网已逐步成为传统文化宣扬延展的中坚力量,不管是集团还是从产品层面来说,企业是社会的分支,为传统文化传承尽一分力当是义不容辞。

对传统文化自身而言,也需要创新紧贴时代,转变自身思路。如像范正安一样与热门题材结合,对传统文化来说也是极佳的尝试。除了常见的游戏、动漫题材外,传统手艺人还可以结合更多的潮流设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时下流行方式承载,提高年轻人接受度。

在传统文化创新转型需求,非遗技艺保护迫在眉睫的情况下,当代的文化传承人也在不断地探寻自我变革的道路。类似皮影大师结合热门题材这样的尝试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尝试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带来无限可能。在传承人努力,国家政策扶持,社会舆论风向的共同作用下,相信传统文化将会在不久的将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