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竹:迎十八大,展望新十年

热点 2012-11-05 11:00        

中共十八大一天天临近,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是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创下了连续30多年高增长的世界奇迹。在世界经济衰退的今天,这个经济巨人核心领导层的换届及未来走向,自然令全世界拭目以待。

中国发展到今天,执政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执政党的路线和政策。所以,中国在十八大后的政策走向归根结蒂还是取决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现状和既有问题。

经济发展还是硬道理

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中国政府毫无疑问会继续把经济的高速增长视为最根本的任务。从全球的资源配置和生产分工来看,资本的利润平均化和市场机制将会加剧全球竞争。中国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世界工厂”,正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上升的压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是未来十年的主要任务。

无论GDP主义有何欠缺,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将仍然是中共的既定国策。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经济高速增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硬道理。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的浪潮中继续保持稳定与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是关键。

在经济领域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市场能够给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续的动力。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也曾实施过以政治动员和道德理想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在一段时间内也曾给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更多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发挥作用,很难在和平时期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在中国的改革中,深化市场化改革可以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行不悖。

当然,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引起诸多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停止改革、减缓发展来解决。对于一个正在转型的国家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是社会为了避免问题而裹足不前。经济全球化使得每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发展中解决。所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迅速升级是中国的唯一选择,而这个速度和升级只能依靠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可以预见,这将是未来十年中国政府坚持的基本国策。

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从社会政策上看,未来十年中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强用社会主义政策来主导社会的再分配。由于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上百年走过的道路,这种高速发展必然引起许多社会分化和矛盾。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上百年的激烈社会冲突,才建立今天这种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在内的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中国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社会难以承受激烈的冲突和动荡。因此未来十年,中国政府将注重加强政府力量来保障劳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解决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的问题。在社会再分配领域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理念,将是未来十年的一个基本趋势。

很多人把中国坚守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主观选择。这种看法过于表面,中国在上世纪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有很大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废除血缘等级制度的国家,平等观念极为强烈。与西方近代有产阶级革命建国不同,中国的现代建国是通过底层革命完成的,强烈的平等观念积淀在社会中而成为一种传统。所以,如果中国在社会转型期间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中国的改革将会半途而废,社会将会陷入动荡。基于这种历史传统与国情,中国执政党必须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社会主义的手段来调节社会的财富分配。正如中国在上世纪的建国运动中拥抱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加强社会主义在分配中的作用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

可以肯定,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强大的中央政府主导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经济改革,还是在加强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再分配过程,政府都将扮演主导性角色。这和西方传进来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都无关,而是和中国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强势政府传统有关。由于中国传统制度的巨大惯性,由于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在整个民族心理中的积淀,民众一方面把政府看成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主体,另一方面也把社会的所有弊端都归咎于政府。所以,中国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承担着巨大的责任,绝不可能像西方社会那样只扮演社会守夜人的角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都会在社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一些西方观察家常常把中国30年来高速增长的原因,简单地理解为政府退出微观经济领域。这种看法更多是基于先行的意识形态立场,而不是中国发展的客观事实。这里需要强调指出,中国最近20年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并非是一个自然过程,不是政府退出市场的自然结果。与许多人的想象相反,正是由于政府致力于开拓市场,改善投资环境,支持企业发展,中国的市场环境在许多方面超越了发达国家,中国由此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

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改革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十年在政治上的改革将会加快步伐。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执政党更有信心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但是,如果把未来中国加强和深化政治改革理解为跟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接轨,持这种看法的人士注定会失望。对于中共来说,政治改革的动力来自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与时俱进的自我更新。如果把今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放在近代历史脉络和改革开放的具体进程中审视,那么,其宗旨显然只能是发扬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政治遗产,不断改变现有体制中阻碍发展的不合理因素,在实践中创新符合最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

毫无疑问,在政治改革中,政治民主化是一项根本内容。政治民主,就是执政者的决策过程能够体现出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和要求。西方民主所推崇的选举,只是民主政治的具体形式,而不能涵盖民主的全部内容。

如何让政治机制反映草根民众和相对弱势的普通劳动者权益,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西方代议制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政治。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在以资本为基础的竞选中整合为精英联盟,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西方主张民众直接参与政治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在上世纪民权运动高涨的六七十年代曾经兴盛一时,但随着新保守主义的兴起,“参与式民主”理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社会财富和政治权力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两极分化。如何让草根民众更多参与政治,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妥善解决社会的政治参与和财富分配问题,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概而言之,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既是过去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继续,也是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只有理解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进程,立足当下的基本国情和民心,才能把握下一步的基本方向和道路。在这一新的征程中,深化经济改革,加强社会主义的再分配调节,推进政治改革将是最重要的三大任务。

十八大的召开引发各界关注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社会观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