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今年最震撼的“超级英雄大片”

热点 2018-07-13 14:43        

​​​

接连的天灾人祸面前,一则好消息都弥足珍贵:


当地时间7月10日晚上,泰国青少年足球队“野猪队”被困在洞穴中18天后,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平安得救。13人,一个不少。

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奇迹,一点也不为过。


被困了18天的12个孩子和一名教练,支撑他们活下来的精神力量令人惊叹。


试想,在黑暗、饥饿、与世隔绝的绝境中,一个正常人恐怕都难以撑上多久,更不要提这些孩子年龄最大的只有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


据报道,带队的教练平时就擅长宗教冥想,在被困的日子里,他教孩子们在洞中打坐,尽量放空自己、减少体力消耗。


被困10天后、终于被英国潜水员找到时,尽管孩子们饿得瘦骨嶙峋、全身脏兮兮的,但精神看上去很乐观,还会正常地和救援人员交谈,说自己饿了。

历经千辛万苦被找到、被确认活着的那一刻,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生命的力量,足以鼓舞人心。


为了这13个生命,各界人士所付出的努力更加让人敬佩,也让人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


这支足球队因郊外探险而陷入如此险境,可以说实在是非常不走运了。


据报道,这个洞穴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是泰国第四长的洞穴,全程超过10公里。平时天气晴好的时候,很多当地人都会进入洞穴避暑纳凉,从未发生过意外。


然而最近正逢泰国雨季,足球队进洞后,接连降大雨导致洞穴内水位迅速上升。已经深入洞穴的孩子为了不被水淹没,不得不爬到更高的地方,最终被困在距离入口4公里的地方。

图源:BBC图源:BBC


此次救援行动的国家协调员、潜水专家安马尔·米尔萨是这样形容救援的难度的:


“这是一个人所能历经的最恐怖的情形”,“甚至连恐怖片也无法相提并论”,“我从事洞穴救援工作已经30年了,从未碰到过如此复杂的救援”。(来源:央视网)


从现场报道的画面可以看到,洞穴有的地方狭窄而漆黑。“洞穴潜水”本就是难度极高的潜水方式,据救援人员所说,水中更是完全漆黑,且水流十分湍急。


水下的交流本就要靠手势,在能见度为0的情况下还要带着没有潜水经验的孩子,无疑又增加了许多危险的变数。

看看媒体画出的示意图就能感受到洞穴中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别说四公里长的水域,最危险的地方是一个又深、又陡、又狭窄的弯道(如图右下角),最窄的地方甚至只有40厘米,一次能通过一个人,连氧气瓶都不能一起背着过去。

对于两名救援人员加一个孩子的组合来说,通过这个狭窄的弯道有多难,可想而知。


正常潜水时,两名潜水员一人负责抱住孩子和他的氧气罐在前面,另一位则负责垫后。


遇到十分狭窄的地方,一人先放下氧气瓶游过去,另外一人从后面把氧气瓶递过去。然后再帮助孩子上去,后面的潜水员最后上岸。

图源:BBC图源:BBC


危机四伏的一路,已经导致了一起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悲剧:


一位自愿参与救援的前泰国海豹突击队队员,在向被困人员运送物资后,返回途中通过危险的水域时因为氧气不足,不幸去世。

在赶赴救援前线前,他还和同伴录了一则视频,对着镜头说“我们会把他们带回来的”,充满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乐观。


没想到在洞穴口拍的这张合影,就成了他在世上最后的影像记录。

这样凶险的境况,很容易让人感叹,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弱小的人类是那么不堪一击。


哪怕是受过训练、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赢家,何况还要带着那些身体虚弱又不会潜水的孩子,摸索着游过浑浊黑暗的水域。


可这次救援鼓舞人心之处也在于此——决心要拯救这13条生命的人,没有人惧怕,没有人放弃。


他们的坚持和顽强让我们看到,当人与人团结在一起,又可以将渺小变得那么伟大。

这次的救援,是一次不分国籍、不分你我的通力合作。参与进来的救援人士超过1000人,下水的潜水员多达90余名,他们是来自多个国家的行业精英。

图源:Quinho图源:Quinho

来自各国的洞潜人才的参与,至关重要。

如果不是顶在前面的英国潜水员没有放弃寻找,最终发现了被困的孩子们,这个故事可能不会有今天这个圆满的结局。

被提到最多的一位英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麻醉师理查德·哈里斯。

这位有着30年丰富水下洞穴探险经验的医生,简直是这次救援中天降的救兵。他的双重技能,让他能够及时潜水到被困的孩子身边,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逃生,为安排救援顺序做出重要的判断。

这位医生真的是上天派来的吗?是善良促使他放弃了自己的假期,火速坐飞机赶到千里之外的泰国,不求任何回报地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救援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

除了冲锋陷阵的潜水专家,各国救援队在后方提供的安全保障同样不可或缺。

最终成型的救援方案,来自专家们的通力合作与协商,在众多选择之中评估了之后选择了最合理的。

国际救援力量由多个国家的救援队员组成,他们在后方按照分工承担不同的责任,绳索线路的架设,救援物资的运输,转运被救出来的人员……无论是在人力、设备还是组织上,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来源: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微博来源: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微博


来自中国的救援力量也在其中。早在6月30日,中国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的6名洞穴救援专家和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的5名救援人员就已经受邀赶到泰国,参与到救援中。

和中方救援人员一起到泰国的,还有全密闭循环呼吸器、水下机器人等救援设备。

除了来自国际的专业力量,当地的群众也在为救援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自发提供志愿服务,为救援人员免费送吃的、送喝的。


在@一支冰镐 发布的视频中,所有志愿者向洞穴输送物资的身影排成了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长龙。更感人的是,面对中国的救援人员,泰国军警和民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说“谢谢”。

另一个温情时刻发生在救援结束后。据平澜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的微博(@碎一叫),当天还是中国救援队中一位队员张广瑞的生日。在简陋的营地上,中国队员和数名不同国家的队员一起为他唱了生日歌。

面对评论里一些质疑的声音,中国救援方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有自己的理想。

这种理想是什么?或许从不同国家救援力量的努力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是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是超越国界也能传达的、人之为人并不孤单的力量

也许,当面临洞穴救援这样的危机时,有着共同信念的人之间不用多说什么。

就如同泰国军方发布的图片——是这些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抬起了13个人全部生还的希望

救助生命的信念和无私,同样鼓舞了所有关心着这件事的人。

这些天,全世界的网络上都没有停止对这次救援的关注。

由于出事的是少年足球队,世界杯上的球星特别表达了关怀。许多球星在救援成功后表示了祝贺,国际足联主席还曾在救援成功前邀请这些孩子去现场观看世界杯决赛。

更多的普通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生命得救的喜悦,传递着它带来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堂绝佳的生命教育课。

“巴别塔”的传说中,上帝为了阻止人类联合起来修建通往天堂的高塔,用语言和种族分割了人类,使人们彼此分离,永远无法心意相通、联结彼此。

但所有不顾危险来到泰国,秉着人道主义精神向受困者施以援手的人,所有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的人,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最伟大的可能性——

出于同样的对生命的尊重,用联结在一起的意志,携手对抗不可能的困境,最终创造了属于人类的奇迹。

或许在生命面前,心怀敬畏的人从来不问“值不值得”。

图源:FollowHound图源:FollowHound

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大救援,不是第一次震撼人心。

我们都不愿看到无辜之人陷入威胁生命的困境,但世事总不如人愿。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出现——它提醒着我们,当人决心要团结起来战胜自己的渺小时,可以变得有多强大。

2010年的智利,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矿工救援行动。在一场塌方事故后,33名矿工被困在700米深的地下。

在全世界的注目中,智利政府几乎实施了不计代价的救援行动,终于在长达69天后成功将所有矿工救出,堪称一次奇迹般的救援。

这样的救援,不仅挽救矿工的生命,也在点燃所有人的精神力量。

这33位矿工后来为2014年参加世界杯的智利队拍摄了宣传片,他们并肩站在一起,用热血沸腾的话语鼓舞着智利国家队也鼓舞着所有人:“死亡之组算什么?连死亡又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曾是我们的手下败将!”


就在两年前,我国同样发生过震撼人心的“全民救援”。

2016年11月6日,河北保定中孟尝村的村民赵某带着一双儿女去地里挖菜,谁料到儿子不慎跌入一口深不见底的枯井。

在政府机构设备短缺的情况下,民间自发传播的救援消息,惊动了半个华北平原。几十个开挖掘机的师傅,自发地来到现场参与救援。

同时,民间救援机构的专家、医护人员、附近的居民都纷纷赶到现场提供帮助,只为救这个生死未卜的孩子。

令人的难过的是,尽管孩子被救出了深井,却还是没能逃脱死神的魔爪。

可是这些无偿提供帮助的普通人没有抱怨,没有索求,没人怨恨自己被浪费了时间,他们只是单纯地想为救出这个孩子出一份力。每一个素面朝天的老百姓,在这一刻值得被盛赞为超级英雄。

或许你从他们朴实的脸上,能看到人性最伟大的力量和最基本的善良是什么样子的——是不能见死不救,是不能辜负任何一条生命求生的希望

这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常见,但它一旦出现,就像金子一样宝贵又闪耀。

当这种伟大来自于自己都深陷险境的个人,更加让人感动于人在灾难面前互助的力量。

就在这几天牵动人心的普吉岛沉船事件中,来自中国河南的小伙子张皓峰的义举令人敬佩:他落水后放弃了自己先逃生的希望,主动救助了身边的同伴。

先是送女友上了救生船,又是帮助身旁的老夫妻先上船。自己不得不漂到海岛时,还将浮力球让给了船员,自己拖着绳子。

因为在海里漂的时间太长,海洋生物把他浑身都蛰肿了,还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现象。

面对这样高尚的灵魂,多少赞叹都显得苍白。

行走世间不易,我们都不知道下一个被猝不及防拍进绝境的会是谁。但当深渊降临,我们总会看到令人敬畏的选择:

选择关怀,选择互助与自救,选择带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困境斗争到底。

那些一次次抵住质疑与不屑的救援,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在传递着这样的信念:

人很渺小,但并不孤单。

最后,向所有参与国际救援的勇士致敬,也希望目前在普吉岛进行的救援工作一切顺利,望逝者安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