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向徽州“回家”的路

教育 2018-05-11 12:17        

​​跑向徽州“回家”的路

《东方体育日报》3月16日“棋从断处生”专栏

 

去徽州出差,沟通“中国杯国际定向越野巡回赛•徽州站”赛事落地。

入住屯溪,想起《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写过的一段文字:在今天的徽州地区,农家后院里依然晾晒着火腿和咸肉,洋溢着一派田园气息。用腌咸肉制作的“刀板香”是一道待客的主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

我馋,微信给陈晓卿,请他发一个吃刀板香、臭鲑鱼最地道的馆子定位。

毕竟是徽州菜的国家级美食家,他回的微信内容“黄山?休宁?歙县?黟县?祁门”?恨不得直接就亮出大徽州的“一府六县”。那架势已经表明,真正的徽菜美食就在这大徽州一带,你离哪儿近吧?愣是没提已经改名30年的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

安徽安徽,就是“安庆+徽州”,若是改成“安庆+黄山”叫“安黄”,那得多别扭?即便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徽州算起,徽州之名也897年了。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徽州,改叫了30年黄山市,徽州的悠远文化还是不识黄山真面目。

黄山市,近年来经常举办全国游泳锦标赛。

我还挺纳闷,读大学时爬过黄山,之后虽然一直没去过,但那漫山遍野的奇松怪石,那曾经让我们汗流浃背的天都峰、莲花峰、鲫鱼背……,在哪儿建游泳馆啊?等这次到了屯溪才知道,黄山的游泳馆建在了离黄山风景区60公里开外的屯溪区,建在了徽菜、徽剧、徽刻、徽建筑等一切徽文化的包裹之中。

一直都觉得,凡是为拉升城市文化,产业,旅游而设计的体育赛事,必须要跟这个城市特定的文化气质对接。黄山虽然好,那也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但若是跟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徽州相比,黄山的体育赛事融入徽州文化就更有卖点。

《人民日报》的著名文化学者李辉老师在《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文中就披露过一位台湾老兵让孩子寻找故乡的故事。老兵的后代根据地名按图索骥,居然找不到家乡,后来去民政厅翻阅档案,才知道家乡的名字改了。他留下一句话“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如今兴起的大众体育,体育旅游,无论是跑马拉松,健步走,定向越野,城市穿越……,城市文化的卖点在哪里?一定不是那些新改的地名。襄阳马拉松之所以纳入“奔跑中国”?那是因为有《三国演义》120回中32回的襄阳文化传承,您弄个“襄樊马拉松”试试?报名的吸引力差远了。荆州马拉松为什么得到中国田径协会的充分肯定,那还是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历史故事的延伸。您来个“荆沙马拉松”赛事瞧瞧,人家还以为是广告商促销的“湖北沙市日化”呢。

李辉老师在《人民日报》呼吁襄樊改回襄阳,改回来了!又呼吁荆沙改回荆州,也改回来了。尽管他更多次呼吁了十数年“黄山改回徽州”,但深受徽州文化滋润的黄山市似乎无动于衷,让我们安庆人都跟着着急上火。

所以真想在徽州办一场“中国杯国际定向大赛”,让大徽州的绩溪、黟县、休宁、婺源、歙县、祁门、屯溪的体育爱好者各自组织数十支参赛队伍,在体育的平台上先把徽州文化统一起来,肯定不同凡响。黄山市,真该改回徽州,就如徽州绩溪人胡适诗中写的那样:“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城市体育,最适合城市文化的传承,最能帮你找到回家的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