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吉祥物 采菊东篱下
《东方体育日报》8月10日“棋从断处生”专栏
奥运10周年这天,冬奥组委开始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作为一个奥运情怀较深的老同志,对冬奥吉祥物的选型、创意、设计、数量、色彩以及附加的种种文化元素,那是相当的有期待。
陶渊明有两句绝唱好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每读起,都给人一种“平淡温馨,意想不到”的提示。虽然冬奥组委对吉祥物的设计要求是要“最受公众欢迎,最具价值和奥运品牌形象,社会广泛关注,易于青少年参与……”,但奥运吉祥物的简单清秀,神气开朗,人见人爱,易于特许产品开发的基本诉求却非常必要。
十年前北京奥运会的“福娃”虽然也无与伦比,但附加在“福娃”身上的多重文化元素却没能随着五个福娃的世界漫游而印记在心。
比如在“福娃”身上展现的燕子、大熊猫、藏羚羊、金鱼、奥运圣火,还比如在“福娃”色彩上表现出的大地、天空、自然、敦煌壁画火焰、森林、繁荣与收获……,这些个被专家学者炫出的林林总总文化内涵,现在谁还能说得清晰?就连我这么沉迷于奥林匹克文化的参与者都不记得了。
一直就觉得,体现在大型体育盛会中的吉祥物,身上标贴的文化元素不一定堆得太多。就像是女人或者小鲜肉们化妆一样,你把各种胭脂、粉饼、口红、眉笔、啫喱水、雪花膏都涂抹在脸上,不仅不能增加美感,反而有《西游记》中妖怪的造型联想。多则惑,少则明,简约而不简单。
有生以来见过的体育赛事吉祥物,最喜欢的有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大胡子“辣椒匹克”,还有2004年雅典奥运会分别代表光明和音乐之神的“费沃斯”,以及代表智慧女神和雅典守护神的“雅典娜”。当然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具有金属现代感的独眼卡通“文洛克”也令人难以忘怀。它们不仅造型设计简单,该说的故事,该传递的文化元素,该与世界人民交流的想法都在里面……。
扯了不少人家办体育盛会吉祥物的优点与长处,这并非是对10年前“福娃”吉祥物身上文化元素太复杂的发牢骚。这两天读了《文明》杂志专刊《北京——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又赶上北京冬奥组委向全球征集2022冬奥会吉祥物,不得不有感而发。总是觉得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全民健身极大普及,但是我们的体育文化还是有些传统守旧,真心期盼2022冬奥会能有所创新与突破。
毛主席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22年冬奥会的文化衍生产品,大家多聊聊,七嘴八舌不停口,没准儿就能聊出一款大家都喜欢的吉祥物,简单是最难的。其实从北京到张家口的沿途就是一首极简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