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录像厅到我听过的第一幅头戴耳机

科技 2018-02-26 15:02        

​​
年轻些的朋友未必经历过,年长的前辈则应该还记得“录像厅”这个名词吧?



小时候住在镇上,1990年左右吧,记不得那究竟是个仓库还是什么样的屋子了,总之虽没挂招牌(那时节的游戏机厅也基本都不挂牌子,地下营业)但镇子也就屁大的地方,谁都知道那儿是录像厅,两块钱的票价在当时可不便宜了,溜进去过一次,屏幕上在放一些没羞没臊的东西,年仅五岁的我受了惊吓,后来鸡儿长得比同龄人都略大,说不清是不是有着这么一层原因……


其实我们皖北真的挺惨的——水很少,山则完全没有,要多平有多平的华北大平原,有个20米的高坡就能盖公园收门票(没夸张,真的有一个,门票20呢沃日!)。自然环境的单调不光让孩子们少了很多玩耍的所在、其无遮蔽的特征也给当地男女的约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室外没得选那只好室内,室内无非是:①旅馆,这可就太流氓了,一上来就开房那不成约炮了? ②逛街,不过逛来逛去花钱不说,总有累的时候,那时候市里真没啥合适地方歇脚,最后左不过是跑到商场里台阶上坐着蹭空调,很狼狈呢 ③去网吧,请妹子上网,不过这事儿也是02年之后才多起来,那么02年之前咋整呢? ④答案来了:妹子我请你看个电影吧?


这要搁现在,看电影有啥了,走就走呗~~~~但是放在我们那会儿妹子你先别急着答应,你先搞明白了,这说的虽不是前文的录像厅,却更不是你以为的电影院。



那种神奇的所在,我们当地唤作“自选影视”,一般来说打眼看去是个租碟的店面,实际上也的确是出租影碟的,却不止于此,店面背后十有八九都有若干包厢,大小4平米见方,内有一个21寸的显像管彩电,一台VCD机,一副双人沙发,两个头戴式耳机。


你咂摸咂摸这环境,是不是还挺私密?要是去我经常光顾的那家“风云音像”也就罢了,那地儿是布帘子隔开,且电影基本上都很正经,97——03之间我在那里看过几百部电影,像《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些好东西我都是在那里认识的,到了晚上也就打烊休息了;但是对面楼上民居里梅姐开的那家可就不一样了啊,人那都是三合板隔开的包间,私密度猛然直追小旅馆级别,里面摆的是床不是沙发,热播电影以君子不忍言系列为主,什么李丽珍舒淇钟真徐锦江都是我完全不认识的演员~~~~何况梅姐那儿晚上也通宵开,还提供被褥……眼前这人是不是坏人,你敢不敢跟他看这电影?姑娘你可要想清楚。



现如今,跟中学的兄弟们聚酒的时候仍会不时谈起自选影视这个所在,说起当年我在风云音像看了《鬼子来了》后惊为天人,陆续带了二十个人过去二刷搞得我到今儿都能通背台词;聊起皇马VS中国队那天几个人在包厢里拎了一大桶扎啤边看边醉;想起被捅死在梅姐楼下的那个哥们;谁谁谁带着女孩子进去包夜;谁谁谁不慎跑去借钱堕胎;谁谁谁复读那年一气儿阅尽了梅姐家的小黄片结果第二次高考比第一次还低了100分……


想想吧,那一群正当青春期的躁动男女,在那一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时代,生在一个没有景色去处的城市,除了看书听歌之外,再无可消遣的所在。自选影视恰逢其会的出现,一部电影两块五(租出去一天则是一块钱),没羞没臊电影三四块,但是包夜尤其划算才五块钱,这价格跟包夜上网一个价,甚至低于最烂的小旅馆,却落个有床有被,这么良心的价格,再加上包夜看什么电影都不加钱……这故事不光怪陆离那才有鬼了呢~




现如今自然是早都倒闭了,不晓得老板们都改了什么行当,总之大家伙儿每次路过母校看到那几家门脸的时候,脸上犹是会心一笑。而与我不同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戴头戴耳机最多的时光便是在自选影视以及网吧,此后便和这两样东西再无甚交集了……当然人家应是想不到这一节吧,我却觉得,在当时有没有耳机完全是两码事,哪怕是再破烂的一条,那隔起世界的时间里,那摘下耳机对旁边人窃窃私语的字字句句,亦已值得在余生里,一再怀念了呢~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