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荐读 | 无房的小伙伴必看,不然亏大了!

热点 2018-01-12 10:23        

​​深圳人才住房拟面向无房的各类人才,住房面积以 90 平方米左右及以下为主,可租可售,以租为主。

深圳晚报讯 (记者 胡琼兰 陈简文 周倩)1 月 11 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人才住房工作情况的报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工作报告》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运行和发展情况的报告》提交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据悉,2016 年至今,深圳全市共开工和筹建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约 15 万套,供应 8.7 万套。深圳《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实施意见》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出台,其中,人才住房拟面向无房的各类人才,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等方面人才,以及公务员、教师、医生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可租可售,以租为主。

【人才住房】

相关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有望上半年出台

"深圳人才住房工作情况报告"称,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类人才对住房的需求将达 50 余万套,其中大部分人才在购买普通商品房方面存在较大困难。2016 年至今,全市共开工和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约 15 万套,供应 8.7 万套(其中面向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园区人才定向配租人才住房 4.7 万套)。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深圳计划新增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 0.54 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安排新供应用地 0.74 平方公里,超出原计划 38%。在运用市场机制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方面,2017 年,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建设筹集人才住房项目 25 个、约 1.6 万套。

同时,"深圳人才住房工作情况报告"也提出,目前,深圳人才住房也面临土地资源瓶颈制约等问题。据悉,"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 0.74 平方公里,占全市新供应住房用地总量的 60%、土地供应总量的 11%。"十三五"期间,深圳预计通过新供应土地、城市更新配建及产业园区配建等途径落实的建设用地,仅能够支持建设 21 万套住房,仍有 19 万套住房建设任务需要通过盘活其他存量用地或存量住房的方式解决,筹集建设难度较大。

此外,深圳人才住房供需矛盾突出,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人才难以纳入保障范围,大部分企业人才获得感不强,全市区域间人才住房供需也不平衡。目前,深圳市人才住房项目主要集中分布于坪山区、龙岗区、光明新区等原特区外区域,而居住意向最为集中的区域为福田区、南山区、罗湖区,导致中心区域人才住房供不应求,而偏远区域人才住房短期内出现剩余现象。

对此,"深圳人才住房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深圳市委市政府正抓紧制定《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实施意见》。其中,人才住房拟面向无房的各类人才,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等方面人才,以及公务员、教师、医生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面积以 90 平方米左右及以下为主,可租可售,以租为主。与上述文件配套,市政府下一步将修订《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加快出台《深圳市人才住房租金定价细则》《深圳市人才租购政策性商品住房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上述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同时,深圳大力发展人才租赁住房,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物业服务企业设立子公司拓展人才住房租赁业务,支持才租赁住房资产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REITS ) ,调动各类主体筹集人才租赁住房的积极性。积极推动租购同权,将住房租赁与入户入学、公积金提取等公共服务对接,培育住房租赁消费观念。

【职业教育】

深圳将探索高职专本连读、本硕连读

计划 2025 年建成 2~3 所世界一流水平职业院校

当天被审议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深圳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形成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 2025 年,建成 2~3 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职业院校,把深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

上述"深圳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工作报告"提出,未来深圳将大力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构建包括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及专业硕士在内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到 2020 年,深圳技术大学在校生达到 5000 人,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扩大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规模,探索建立高职"专本连读""本硕连读"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深圳高校和知名企业,与境外一流职业院校或企业合作共建应用技术类大学或二级学院。探索中职一应用本科"直通车"等培养模式。

此外,深圳还将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加快推进深圳工匠学院筹建工作,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合作建设中德智慧制造学院。在福田、龙岗等区(新区)新建两所以上高水平的国际化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混合左右至办学,支持各类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将在考试招生制度方面进行探索。比如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业水平考试 + 综合素质评价"的注册入学制度,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突出"文化素质 + 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打通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生产一线招收有实践经验学生的通道,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比例达到 50%。

【社康服务】

深圳未来 3 年将新增 600 家社康中心

每个街道将有一家 1000 平方米以上的社康机构

深圳已有 610 家正常运作的社康机构,基本实现"一社区一社康机构",到 2020 年,将再增加 600 家社康中心,实现每个街道一家 1000 平方米以上的社康机构。《社康运行和发展情况的报告》指出,全市 610 家社康机构均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已有 401.04 万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 69.69%。

根据这一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9 月底,全市正常运作的社康机构 610 家,基本实现"一社区一社康机构"。社康机构的全市覆盖率达到 100%。全市社康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为 51.5 万平方米;平均每家社康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为 843.9 平方米,全市绝大多数社康机构设备配置达到标准化要求。全市社康机构在岗工作人员 8631 名。全市 610 家社康机构全部提供了家庭医生服务,服务覆盖率 100%。3018 名医师参加了家庭医生服务,累计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居民 401.04 万名,常住人口签约率 33.68%,重点人群签约率为 69.69%。

"深圳社康运行和发展情况的报告"提出,目前,社康机构存在业务用房规模小、租赁问题突出,社区医务人员配备不足、招聘难,以及社康机构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将推广罗湖医改经验,完善基层医疗集团布局;同时,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社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到 2020 年,将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提高到 3.2 名;优化社康机构规划布局,到 2020 年,再增加 600 家社康中心,实现每个街道一家 1000 平方米以上的社康机构,每个社区、功能区至少有 1 家社康站,并深入推进家庭医生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