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独家探秘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飞机检修一线。" 飞机保姆 ":每一次送走自己检查的飞机时,自豪感油然而生。
深圳晚报记者 汪阳 通讯员 陈戴维 文 / 图

当你乘飞机出行时,不知是否曾留意过,在飞机滑出的那一瞬间,窗外不远处总会有几名穿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高举红色的警示带或挥着手,在向飞机告别。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他们是飞机检修师,有人称他们是飞机的 " 保姆 ",而他们简称自己是 " 机务 "。
日前,记者来到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与他们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在南方航空的机库里,十多名机务正围着一架空中客车 A320 飞机紧张忙碌。在闷热的特殊环境里工作,他们身上的制服常常被汗水打湿。
" 飞机是一架精密而复杂的机器,因此也难免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我们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并加以排除,确保飞行安全。" 南航深圳飞机维修厂定检车间主任黄穗生告诉记者," 南航保持着目前国内最长时间的安全飞行纪录。"
由于飞机航班多在白天执行,因此检修的工作也更多地放在夜晚进行,而通宵达旦更是机务工作的常态。尤其是在年底,飞机要执行的航班更多、落地得更晚,晚上工作的强度也随之增大。" 只要在车上坐下了,就能立马睡着,这是几乎每一个机务都会有的‘特异功能’。" 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南航机务郭末辰笑着说," 不仅熬夜是常态,劳动强度也很大,但每一次送走自己检查的飞机时,自豪感油然而生,不是机务的人很难体会到这种自豪感。"
在工作闲暇,郭末辰经常与同事们相约小聚:有时打打球,有时看看电影,有时组织集体徒步,更多的时候是在一块聚餐。"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我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能相聚在这里是缘分;我们是同事,更是共同担当责任的兄弟。" 郭末辰说。
黄穗生、郭末辰和他们的同事是为飞机体检、" 治病 " 的人。这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已经习惯在空旷的机坪上看日出日落,用飞机的起落记录日子;习惯在安静的机坪上看白云和星空,用飞机的轨迹,记录光阴的故事。他们是机务,是一群一直在为航班飞行安全默默付出的人。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文明皇冠上的明珠,机务在检修发动机。
▲凌晨 1 点,机务在飞机驾驶室交换检查意见。
▲凌晨两点,机务在检查各项设备运作情况。
▲上班时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下班后也是吃货一枚。
▲停在机库中的飞机正在接受 " 飞机保姆 " 的照料。
▲机务正在检查发动机内部。
▲机务在飞机引擎前对发动机进行检查。
编辑 陈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