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星“探知未来”:公益和创新能碰撞出什么大招?

科技 2017-12-27 10:38        

​​今年8月29日,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作绽放在朋友圈中,公众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买下”一幅智障儿童画作的电子版,并下载为手机壁纸,还能转发到朋友圈秀一把爱心。一时间,“一元购画”刷爆手机屏幕。



这是腾讯的99公益日中的“小朋友画廊”公益项目,它颠覆了传统的公益做法,不是秀可怜,而是用移动社交的方式创意做公益,从而成就了半天募集1500万、581万人次参与的互联网公益“奇迹”。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公益项目,正在跳出传统的思维,与创新碰撞出新的可能。最近,三星举办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 2017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也是这样的案例。


充满创新基因,且传递给全球的年轻人


据了解,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是三星引入中国,与中国科普教育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以及中国国家科技馆系统的合作举办,今年已经是第五届。这个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提升青少年对于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今年在中国共有15个赛区,东莞站是其中之一。


众所周知,三星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军者,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因。三星之所以发起这个项目,就是希望将关注科技、重视科技、尊重科技的理念,能传递给全球的年轻人,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


每年的探知未来创新大赛,都充满着创新。例如,去年采用的线上与线下结合形式就取得了非常好的创新效果。在线上,与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腾讯合作开展了“三星探知未来趣味科普视频传播大挑战”,用有趣而活泼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在线下除了作品大赛之外,还增加了评审专家现场点评与深入指导的环节,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知名科学家也参与了进来。


今年的大赛,也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创新。以“探知未来东莞站”为例,参赛的青少年更多元化,既有台湾、香港、澳门等海外选手,也有来自广西等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有的地方的学生可能没有参赛,但是却在科普下乡活动中获得了很多科技的知识。这体现出比赛的理念,即每一个青少年,无论是身处哪一个地区,或者是否贫困、富裕,都有探知未来的机会和权利。


在比赛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也经历了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的陈老师在采访中说,这样的大赛非常有意义,能够让青少年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激发出他们本身的潜力来,而不是像平时凡事都听父母老师的话。


不仅是比赛,更是一个创新的公益项目


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不仅仅是一个创新的比赛,更是一个创新的公益项目。



传统的公益项目多是捐助,但是在这个项目里,是通过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同时对他们进行科普教育。目前我国的国民科普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更是急需科学知识的普及,这个时候举办这样的项目,极具公益价值。


事实上,对于参赛的青少年来说,这个经历本身对于他们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大部分同学平时都是忙于学业,很少有机会能够跳出来,接触科学,“探知未来”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意大赛相当于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对于激发他们的梦想,畅想新的未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参赛过程中,团队的紧密协作,激烈的头脑风暴,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帮助他们热爱创新、学会创新。


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也显现出国内外企业在公益项目上的差异。在这个项目中,三星全程积极参与,将自己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言传身教,传递到下一代青少年中,很好地践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国内公益往往侧重于结果,即我做了这个公益,而国外的公益既侧重于结果,也重视过程,强调企业发挥自己的资源或者能力方面的优势参与其中。



历经五年,“探知未来”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大赛更是变成了一个重量级的平台,在这里连接了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连接了三星以及全国的科学家、专家、老师们加入其中,成为培养科技人才、传播科普知识、激发创新的平台。


必须要指出的是,“探知未来”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大赛的成功举办,背后也凝聚着着三星的创新基因和公益情怀。三星的企业理念是“探索创新、分享经营、人才第一”,创新已经深入到三星的血液之中,每年三星电子投入在创新上的研发费用高达120亿美金。


可贵的是,三星进入中国25年以来一直坚持“分享经营”理念,三星通过开展在中国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力求将经营成果与中国社会共享,为更多人带去梦想和希望。在创新上也是如此,三星并不只是自己创新,而是将创新的理念带到中国,帮助中国的青少年提升创新水平,也为中国培养更多热爱科学、热爱科普的青少年。


总而言之,无论是刷屏的小朋友画廊公益项目,还是“探知未来”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大赛,都在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一种创新做公益的新模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