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产业扶贫

科技 2017-11-27 09:19        

​​11月20日,高新东区草池镇三渔村的草莓基地里,在田间基地工作的村民们穿梭在大棚中,看着快要结果的草莓苗,想到不久后就会有的好收成,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在董家埂乡深洞村,40亩大棚蔬菜基地同样给贫困户的生活带来改变。这两个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贫困村,正是高新东区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做大产业规模,助推脱贫攻坚的缩影。

自今年4月托管简阳市12个乡镇以来,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充分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总体规划,长远谋划高新东区农业产业,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高新东区贫困村农业产业“造血”扶贫功能。

集体经济“破零” 新模式助力消除贫困

“再过几个月,这里的种子长成后,家里收入就一定会增加。”草池镇三渔村村民汪文冲对以后的生活充满期待。自从村里引进土豆原原种项目以后,汪文冲不仅有了工作,在种种苗和收种子的时候一天能有80块钱的收入,在种子卖出以后还能收到村里的分红。和汪文冲一样,三渔村的村民们都盼望着种子成熟的那一天,大棚里的绿色种苗,和他们消除贫困的信心一样,正在拼命生长,这是村上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希望。

“大棚内的土豆原原种种植结束了三渔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历史。”成都高新区选派到三渔村的“第一书记”张洪标说,三渔村是省定贫困村,此前各方面发展都相对滞后。今年9月,成都高新区为三渔村协调的土豆原原种项目正式开始种植,为村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由村上投资65万元和农业公司合作发展该项目,目前一期5亩已经全部种植完成,总共将种植9亩土豆原原种。张洪标告诉记者,土豆原原种一年能够收获两季,每季每亩收益在8万元到10万元之间,届时70%的收益将分给村民,剩下的30%则留下继续壮大集体经济。

在成都高新区扶贫办引进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像三渔村一样发展“公司+村集体经济”或是“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稳步推进。观音村的草莓种植、尊恭村的小龙虾养殖、盘湾村的生态鱼养殖、汪家村的花卉种植、龙口村的大口鲢养殖、蝴蝶村的大棚蔬菜种植、深洞村的种都种业育种基地建设等集体经济项目均已落地,逐步实现“公司盈利、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贫困村摘帽”。

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产业

在发展新的产业项目的同时,成都高新区还立足12个乡镇的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挖掘传统品牌资源的潜力,培育区域特色品牌,三岔镇的血橙、草池镇的草莓、玉成乡的羊肉汤、坛罐乡的韭黄、石板凳镇的金针菇等支撑起一大批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石板凳镇专门为特色农产品金针菇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生产期每天可以出菇两万斤左右,已经形成了品牌,通过成都空运销往全国多个省份。“合作社社员有300多户,覆盖了高新东区12个乡镇,年产金针菇500余万袋,年产值达到5000余万元。”石板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金针菇的品牌发展解决了5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力带动了石板凳镇及周边乡镇的村民致富增收。

自今年4月以来,成都高新区扶贫办充分发掘、引进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加强贫困户精准脱贫产业发展项目推进力度,通过组织带领成都高新区乡镇农业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等,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走出去学习交流、创建品牌、拓宽合作。“高新东区有良好的生态农业本底,我们要帮助他们大力发展产业,下一步将加快电子商务和农特产品的对接进程,把富有特色的产品集成推广销售,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成都高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农旅融合理念 迈上产业发展新台阶

产业项目的落地和发展,离不开产业扶贫力量的帮助和产业资金的配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都高新区按照800元/人预算,贫困户精准到户资金791万元,用于购买生产物资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按10万元/村向贫困村追加产业扶持基金,每个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已达50万元,这笔资金将重点加强贫困户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和贫困村集体经济项目推进力度。与此同时,全区还积极实施资产(资金)收益分红项目,积极探索资产、资金入股分红,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扶贫政策资金扶持全覆盖。

此外,按照“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成都高新区扶贫办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配备产业扶贫团队,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农业技术专业人员、“土专家”等为基础,成立农业巡回服务小组12支,实现帮扶全覆盖。

“多个项目稳步推进、农特产品大力发展,会带动更多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将充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促进产业园区建设,按照一产促三产、三产固一产,一三产业甚至一二三产业互动农旅融合的理念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成都高新区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来源:新闻中心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