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持续优化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市场主体活力被不断激发。11月17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环境保护与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企业注册处获悉,截至10月31日,成都高新区各类型企业达104797户(不含在省、市工商局登记的住所在成都高新区的企业),注册资本(金)9362.46亿元;个体工商户38866户,资金总额28.49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73户, 出资总额8.84亿元。至此,全区市场主体存量达到143936户,较2016年10月底增长32.65%。
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近6成
据统计,2017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成都高新区新登记各类型企业25290户,同比增长5.61%;新增注册资本(金)2143.93亿元,同比增长36.49%。其中,内资企业25059户,同比增长5.29%,注册资本(金)2058.63亿元,同比增长34.59%;外商投资企业231户,同比增长59.31%,注册资本(金)85.3亿元,同比增长106.64%。
积极引进外资是成都高新区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扩大引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自今年6月28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实施以来,成都高新区对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实施内外资一致的市场准入,市场开放度和投资便利度大幅提升。
“新版《目录》的亮点之一是改变了实行多年“逐案审批制”,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一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为外国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营商环境。”成都高新区环境保护与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高新区多数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或变更都通过备案方式完成,办理时限由20多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外商投资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精电(成都)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迈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外资巨头先后入驻成都高新区。
自贸区吸引市场主体超1万户
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编制发布权责清单,通过推进“先照后证”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动态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启动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试点,全面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等举措,落户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10月31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吸引11784家企业入驻,新增注册资本(金)1176.7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1647户,注册资本(金)1170.2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37户,注册资本(金)6.5亿元。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正聚力打造开放型产业生态圈,新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将促进成都高新区在金融方面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优化成都高新区产业体系。在吸引外资方面,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依托“1+N”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和一流的政务服务,推动投资项目尽快落地。
来源: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