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嫁不出去?大龄剩女求生指南

科技 2017-10-30 09:47        

​​你为什么嫁不出去?大龄剩女求生指南你为什么嫁不出去?大龄剩女求生指南

婚恋有两张脸,一张名叫“个人问题”,端正肃穆、三媒六聘、拜天地拜父母;另外一张脸是磨人的小妖精,情不知从而何起、为之心绪不宁、肝肠寸断。

面向“社会”的第一张脸:个人问题

“个人问题”是婚恋的社会属性。原本隐私的事情,却可以公开谈论,甚至讨论这件事还能拉近关系。

“小陈啊,个人问题解决没有啊?”

“已经有男朋友了。”

“好,好,不错。”

从此是社会的安定分子,老老实实维持社会最基本单元的稳定。个人问题从来只有解决与否,没有解决得好坏与否。没有售后,没有升级,一锤定音。

看看这个名词“个人问题”,没有对象,那就还是有“问题”的。既然有问题,那就需要解决问题,跟解决程序的bug,或者审计报表中的谬误一样。

在这张脸里,婚恋是不犯错的端庄,是解决一个问题的理性体现,婚礼看上去像是发布会或者庆功会,钻戒是必备道具,所有人都一本正经,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生殖的气息。

但婚恋不仅仅有这张木脸。

面向“自我”的第二张脸:情感需求

“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以前忘了告诉你最爱你的是你,现在想起来最爱的是你。”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你唯一的遗物。”

这些散发着情怀(显得无病呻吟)的句子是怎么大红大紫的?无疑是戳中了千千万万人的心事。不,人们不全是为了解决个人问题才去恋爱,人们恋爱,是因为想看到那个人,想触摸到他的指尖,想呼吸到他头发上的味道。

不是因为父母之命,我才来按照“正规婚恋程序”来爱你;是荷尔蒙叫我来爱你,是难解的缘分叫我来爱你。

如何对待婚恋的两张脸?

对待婚恋的两张脸,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从来心如枯井,不需要爱情,只需要过日子。因为无需顾及情感需求,所以能完全按照理性来,顺利相亲结婚生子。

第二种,浪漫至极,一见钟情之下立刻回家拿户口本去领证,或者明知远隔重洋还要不管不顾地爱。为爱而生而死,甘愿承担后果。

第三种,平衡高手,选了心爱的人,明明爱得炽热,到了见父母的时候,却能脸色平静地包装成伟光正的婚姻。父母亲戚看了欢喜,自己脸上正经,心里偷乐。

第四种,中间道路来回走,想坚持真爱,但是又想要父母来支持自己疯狂的爱;父母不支持,自己的内心又不够坚定。左右骑墙,到最后就是翻下墙。

大龄剩女求生指南

有人希望父母来支持自己的疯狂真爱,这是太理想化的期待。父母支持的婚姻必然是具有很好社会属性的:对方有没有稳定工作、有没有温和的性格、有没有维持家庭长期稳定的心理素质。

父母往往不会支持过于狂热的爱,因为这意味着不稳定。他们风雨一生,看见过爱情是怎么在琐碎中消亡的,看见个体在社会变迁中如何脆弱,由此对儿女的伴侣会产生一种看似不近人情的纯社会性期待。

聪明的小孩去说服父母的时候,会迎合父母喜好,强调伴侣社会属性好的一面。明明是爱死了她的妩媚容颜和妖娆身段,但在父母面前说想娶她的理由则要说成是:“她孝顺长辈、心地善良、自食其力”。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父母这一关。在父母面前说想要娶你的理由是诸如灵魂伴侣之类的?父母当然不会被说服,而且会觉得可笑。

以上是如何说服顽固父母的战术,战术当然学起来简单,最大的困难点也只是在于在父母面前的表演功力。但这并不涉及本质问题,那就是自己内心的需求:既想得到社会的承认甚至羡慕,享受久违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感觉,又能得到真爱。

最怕的就是什么都要,要父母开心、亲戚羡慕、自己真爱,这梦想顾及的面太多了,实现起来难度太大。即便年方二八,也没几个幸运儿能面面俱到。何况中国大环境对大龄女青年本就非常不友好,一把年纪还想万事如意,结果就是万事不如意。

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社2017年8月新书《找对梯子,没有你够不到的人生》,Juan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