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治理,探索“高新服务”

科技 2017-10-16 21:09        

​​

 起源 从引进项目到引进社会组织

肖家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肖家河街道出台《肖家河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实施方案》,在兴蓉社区实施居民自治小组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院落“三驾马车”自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生活上的变化,居民诉求因此越来越多元化。”该负责人称,加上原有的社区管理思路和方法较为传统,与区域高速发展下居民的多元化诉求产生了差距。

为此,肖家河街道引入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解决原有服务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原有的社区服务大多数是针对全辖区的基本情况开展的,同时也存在人数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等短板。”

就在同一年,肖家河街道试点引入了成都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义仓”项目。“义仓”项目的成功推行,让老百姓初步认识了社会组织这个概念,肖家河街道决定将爱有戏整个组织引进来。

2012年,爱有戏走进了肖家河居民的生活中。“刚进入肖家河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居民对我们的关注度非常高,我们只要发放问卷调查,都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我们能感觉到他们对更专业、更优质的社会服务的渴望。”爱有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短短一年时间,爱有戏在肖家河的各个社区生根发芽,不仅带来了“义仓义集”等已成为肖家河传统项目的活动,更为肖家河各个社区、院落的居民自治组织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骨干力量。

发展 “外引内培”促进社会组织落地

“引入一家社会组织还不够,如何让更多优秀的社会组织进入肖家河,在成熟社会组织的指导下,孵化出本土的社会组织,带动本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这才是更重要的工作方向。”肖家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称,肖家河街道采取了“外引内培”的发展模式,对外引进优秀的社会组织落地,对内建立本土社会组织。

“这一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如,用什么去吸引外部优秀社会组织?对于内部培养的社会组织,要如何解决人才缺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肖家河邀请第三方社会组织管理机构来管理社会组织。“今年,我们和上海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恩派”)合作,建立了肖家河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为辖区的社会组织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管理的平台。”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称,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可以对社会组织进行深入专业的评估,利于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肖家河街道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设立了街道级的公益创投机制。2015年和2016年,肖家河街道公益创投共投入约29万元,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项目12个。今年,肖家河公益创投支持项目35个,预算金额170万元。同时,今年街道还专门设置了社区微公益创投类项目,用于支持社区自组织、居民团队和个人从解决身边的社区问题出发,主动参与社区、院落治理。

目前,肖家河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已经有17个、备案社会组织35个,居全区之首,同时还有一大批项目已经落地实施,形成了政府、居民、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生态链。

规划 肖家河每个社区将有10个以上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优越好。”肖家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习了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的内容,街道在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方面也有了新的思考。“我们的确需要符合居民需求的各种类型的服务,也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来保证社会组织的质量。”

“所有的项目和社会组织我们都会进行分类,将以前项目、组织零散化发展变为统一资金、统一方向的系统化发展,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社区情况及不同居民诉求,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多元化、有针对性地发展。”据恩派相关负责人邓富友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对刚落地的公益创投项目进行跟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全程提供指导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了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恩派已和街道协商制定了3年计划。“我们要求在3年时间内达到每个社区拥有10个以上社会组织,让社区的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当然,这些社会组织一定是经过我们考核,能够确确实实为老百姓长期提供优质服务的组织。”邓富友说。

邓富友称,作为社会组织管理的合作方,恩派将依托肖家河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这个平台,及时将街道对社会组织发展的要求传达到每个社会组织和项目中,同时做好后方的管理工作,形成社会组织从孵化到成熟全过程的监管体系,促进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