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微博中,一大波奇怪的病名来袭!XX恐惧症、XX焦虑症、XX综合症……

当然,无论什么“症”到处飞,9月1日还得乖乖去上学。
1 要做个乖孩子
想想从小到大,听得最多就是在学校要乖,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家长的话,要做一个乖学生/孩子...
有时候,对于难以降服的熊孩子,家长又开始搬出“乖小孩”的论调,苦口婆心的开唱:孩子,孩子,为啥你这么不听话,乖乖,要真心悔改,妈妈才会给你买好吃的,带你去好玩儿的地方……”
2 刘星 一个问题少年
如果要举个栗子,谁是那个不乖的孩子,那家有儿女里的刘星就最恰当不过了。

记得当年,我们和父母一起看《家有儿女》的时候,每每刘星出现在屏幕上,就会听到来着爸妈的语重心长的教育:“你看看人家小雪多乖,学习多棒啊,咱可得多学学,千万别和刘星学!像他那样可就完了.....”
是的,在父母眼中,刘星身上有着“坏孩子”的原罪——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睡觉,搞小动作,经常考试不及格,不是经常叫家长就是经常被邻居投诉。

连妈妈刘梅连做梦都要担心他。
3 一直被忽略
当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去海洋馆玩,打扮得漂漂亮亮,手挽手,可出了家门,都没注意:少了一个刘星……而他面对的还不仅仅是被忽略,还有妈妈刘梅的两套标准。
小雪可以和狂野男孩约会,可当自己说也要谈个野蛮女友的时候……妈妈直接说不行,否则自己就会成为野蛮又狂野的母亲。
小雪和小雨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得到奖励,而刘星做了好事却被人怀疑其真实性。

姐姐夏雪,因为一向成绩优异,一个不小心考了班上第二名,父母也照样安慰。

而刘星自己拿了个奖状回家,从爸妈那儿得到的回复却是……

还有一次,刘星考了96分,但是全家人都不相信,觉得刘星作弊了,刘梅让大家投票表决是否相信刘星,除了夏东海弃权,其他人都不相信刘星。
4 最被人喜欢的刘星
很多人喜欢刘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最可怜,也最像我,所以我喜欢他。”
是啊,回头看看我们自己,不正是这样长大的吗?正应了主题曲里的那句: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
.因为成绩不好,任何事情都能被爸妈和学习联系起来,哪怕看到邻居的狗学会下楼梯,也会拿来教育我:看,别人家的宠物都比你上进。

面对不服,稍微敢解释几句,就成了狡辩 。
5 乖孩子长大后真的就好了吗
再看“乖孩子”这个称号,在大多数大人的眼里,是对于孩子最高的赞誉。一些敏感,早熟的孩子,为了努力做出乖模样来讨大人喜欢,甘愿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压抑起来。

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很多小时候过于乖巧的人,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
2016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针对2000人的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所谓“配角综合症”,是指在群体的社会角色分配中,有些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的配角。此外,53.9%的受访者认为孩子从小接受“乖孩子”理念不去争取是导致“配角”综合症的主因。
当受这种教育理念硬伤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他们成为“乖孩子”,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中获得最大的肯定和支持;然而,久而久之,这些被训乖的孩子,慢慢变成了一个从不提问的“乖” 学生、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妈妈包办的“妈宝男”……
龙应台说:国父母育儿存在一大问题,那就是干预太多、问询太多、包办代替太多,而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太少。
或许,我们应该换一种角度,以孩子为师,通过他们让我们离现实更近些。
▼
|互 动 话 题 |
如果让你重回一次童年
你还要做个乖孩子吗
欢迎各位来评论区各抒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