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40岁以后做什么工作吗?

金融 2017-10-15 17:16        

​​​

曾几何时,很多人还在梦想着40岁能实现财富自由,放下束缚畅游世界;曾几何时,很多人还期待着工作十几年后坐拥大公司,朋友成群把酒言欢;曾几何时,所长还做着一夜暴富,不羡鸳鸯不羡仙的美梦.....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焦虑和不安却慢慢侵占了我们的生活。

1 美国丽人,一部中年危机的电影

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职场40岁如同马拉松的下半程,中年开始的这半程关系到全局胜负,每个参赛的选手都很难保持轻松。

这部电影,它浓缩了中年危机的成因。凯文·史派西所扮演的 Lester 42 岁了,在看上去更能干的房产中介妻子和青春期女儿面前,他觉得自己是个 loser。再加上 Lester 在杂志社里干了 14 年,可新上司却是才来 1 个月的 Brad。Brad 来找他谈话,看起来是要把他炒了。

2  人到中年现实比电影更可怕

还记得今年爆出的:华为裁员的事情从华为自己的心声论坛发酵,进而出现在各个网站和媒体上,引发了各方关注。具体的内容是华为职工反映,中国区开始集中清理34岁以上的的交付工程维护人员。而研发开始集中清退40岁以上的老员工。

随后,对于华为是否逼迫老员工离职,任正非并没有正面回应,但是他表示,“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事情尚无定性,舆论已是一片哗然。有人说:华为太没责任了,别人奋斗了一辈子,到老了还没保障。也有人说:人一上年纪就想稳定,少了拼搏的心。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每个企业都有,应该清理!

孰对孰错,不好定论。但帖子之所以能引起疯传,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对于“职场中年危机”现象背后的不安与焦虑。

3  人到中年

这一时期一方面是整个人生之中最为充实的时期,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各种精神危机困扰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之前,人是年轻而且精力充沛的,有时即使做出了一些冲动的事情,也会被外界所理解;但到了中年时期,外界就会要求人在社会生活中要表现得成熟,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美国中年人的自杀人数在1999年到2010年之间猛增了近30%。特别是35岁-64岁的美国白人的自杀人数尤其高。

主流的年轻人对这群尾巴上的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宽容,这加剧了他们罹患“中年危机”的可能性。即便在结果导向的职场之外,年轻人主导的大众媒体也过度渲染了婚外情在中年危机中的普遍性。在年轻人最活跃的社交媒体,他们炮制的热词就像区分年龄段的壁垒。

4 离开、创业、焦虑..

星体育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体育产业的营运商,体育节目、体育内容的提供商。张迅从大学毕业进入到这家国有企业,待了十多年。但那一年,张迅开始怀疑自己被年轻时的规划困住了。当他感觉“生存压力剧增”的时候,他疲惫的离开了,选择了加盟PPTV。

”如果继续在电视台待下去,自己很可能会输给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一大截,进退维谷。”

鲁力立今年 40 岁了。 37 岁那年,从可口可乐、摩托罗拉、诺基亚到戴尔,鲁力立已经换了 4 份外企的工作。他危机感挺重,每两年就会去看看外界的机会,但作为职业经理人,还是碰到了职场的天花板。

鲁力立意识到,出于经验,自己的执行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罕有做决策的机会。2014年4月份鲁力立先生创办成立爱萝卜网站,开始接触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就业/创业的网络平台。

就在张迅和鲁力立离开公司前后,80 后、90 后的年轻员工们发现,四十岁的中年人正成群出走。 除了几个少数的高层管理者,他们已经很少会在公司里见到 60 后、70 后前辈们的身影了。

而当人力资源公司 REForce CEO、有十多年猎头经验的董蕾找到这些中年人时,他们看起来“很迷茫,很焦虑,(不知道该)到底去哪儿……负担没有减轻,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那个时候”。

改变职场身份也是一种方式。董蕾还发现,那些性格乐观大胆的中年人从大公司离职后通常选择了创业,而悲观的中年人会在那个时期选择为一家新公司(很可能是一家更小的公司)卖命。

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继续原来的职业轨迹了。

5 职场35岁后,怎么办

不管你是否承认,但也会看见大多企业在招人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在华为以后,很多白领感觉:在他们那种狼窝里能熬到34岁的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还没修炼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该怎么办?

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多数都会注明“35岁以下”,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要求30岁以下。那么35岁以上的体制外人都去哪了?

口袋君几年前开始就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也没想出个结果。或许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说:如果你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掌握一些让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该。

这话听起来正确得像真理一样,只希望说这话的人自己到了35岁的时候真的能够成为无法被年轻人代替的人。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不可代替?有肯定是有的,但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真不需要十年的经验积累。

如果你做的事情年轻人能做到80%甚至只是60%,而他要的薪水只有你的一半不到,你觉得老板会怎么选择? 

6 现在起培养一技之长

记得中学时候上思想政治课,政治老师有句口头禅——曰“防微杜渐”。但凡遇到某一类问答题,“机器人学霸”们都会条件反射加上一句:“我们要防微杜渐,blala……”屡试不爽。

那时,“防微杜渐”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答题套路。许多年过去,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才恍然大悟,防微杜渐或许是最有用的忠告了。

因为,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逆的。一个人走向飞黄腾达,与一个人坠入万劫不复,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庄子》里固有“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韩非子》里也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哪一种变化,都是由一滴一滴开始,从量变到质变。哪怕是火山爆发,也需要地表之下能量堆积到一定程度,不是吗?你能因为现状令你措手不及,就认定自己无能为力?

你用十年的时间去荒废自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是怎样的后果?你35岁方才幡然领悟,你准备用多少年来改变现状?虽然说买彩票来钱最快,但有多少彩民买一次就中500万的?现实是,绝大部分人买了几十年也没中五百块。可见,靠运气生存,也不见得比靠劳动生存容易。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靠劳动生存。

这就意味着,你务必得掌握一门看家本领。无论你是从事何种行业,拥有一技之长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互 动 话 题 |

对于你的未来

你有什么规划?

 欢迎各位来评论区各抒己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