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建立河道管护长效机制

科技 2017-10-14 00:15        

​​8月26日,星期六。尽管下着小雨,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付毓强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栏杆堰的河岸边。

沿着南三环五段向北延伸至中环路,1.2公里的栏杆堰河岸,付毓强已经走过了无数次。从担任社区河长以来,无论社区事务多么繁忙,付毓强每周都会抽时间沿着栏杆堰走上两三遍。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河面无垃圾、绿化无破坏……每一项任务付毓强都牢记在心。

往返2.4公里,来回近7000步,一日一页,记录的巡河日志越来越厚。用脚步丈量、用纸笔记录,1.2公里的河段发生着的点滴变化,付毓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紧盯1.2公里河道 防汛查污两手抓

8月,一年里的主汛期。一场持续暴雨,让付毓强的神经又紧张了起来:下雨,河流水位连同河流上下游的水质都会受到影响。“雨没停,赶紧再排查一次,记录水位。如果河面发现漂浮物或者有树木断裂倒塌,就作及时打捞处理。”8月26日,见到付毓强时,他正在安排工作。

不分工作日与节假日,巡河是付毓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每周固定巡河两三次。每次到附近的企业联系了工作,也都会顺便过来看看。”走在栏杆堰的河岸,眼前的景色对他而言已十分熟悉——河道水体清澈见底,石栏杆造型别致,自成一景。河道一侧,绿地上的乔木与白色的花相互映衬,另一侧则是从企业园区探出头来的三角梅,婀娜多姿。

水质是否正常、是否有垃圾、是否有侵占河道的情况……付毓强一边走一边将这些情况逐一记录。栏杆堰两侧主要以企业为主,付毓强每次巡河都认真查看河道内壁,看是否有企业偷排污水、废渣,是否有违规建设排污管道的情况。栏杆堰的每一段,两侧分别对应哪家企业、经营什么业务,付毓强都了如指掌。

“现在企业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知道按要求安装环保设施,污水也自觉排入污水管网。”付毓强说,不仅是企业,河道上下游的居民也更加注重环保,生活污水、餐厨垃圾倒入河道的情况很少,河道更清澈,河长也更放心。

巡逻队24小时轮班 建立河道管护长效机制

一人之力总是有限,形成长效机制才能让河道管护更有保障。身为河长,付毓强除了定期巡河之外,更通过加强管理,让新盛社区形成了栏杆堰监督巡查的长效机制。如今,巡河成为新盛社区治安巡逻队20多名巡逻员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付毓强介绍,巡逻员24小时轮班,监督检查河道情况,如发现污染迹象,第一时间记录并上报,同时联系专人进行处理。这样一来,栏杆堰就能真正实现随时检查、随时处理。

从源头上管理好河道,还需要社会广泛参与。立足社区基层,付毓强组织了一系列河道治理宣传活动,走进社区、来到居民身边,引导辖区小区、院落及街面商家不往河道乱丢杂物、不将生活污水倒入雨水箅子,保护河道清洁。“随着成都高新区河长公示牌设置等工作的有序推进,我们会更加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也希望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河道治理保护工作。”付毓强说,如今,肖家河街道已与新盛社区联合,针对栏杆堰河道制定“一河一策”,建立了目标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通过4张清单,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责任,力争今年在河道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管等方面有序推进,取得更大实效。

来源:新闻中心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