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综合考虑各类矛盾和现状,根据目前观察到的管理层一些措施,提出个人的一点浅薄的看法。可能未必都正确,只是希望通过讨论,能从中规避风险,找到好机会。备注:莲花山是深圳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代表着做增量的过程,井冈山代表经营存量】
一、眼下的矛盾:全方位的缺钱,还越来越需要钱
过去二十年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房地产也是各级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显示,税收加上土体出让金占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但现在房地产有走到头的迹象,一是大部分地区供需关系扭转,到处还都在新建。二是房地产泡沫已经很明显,全球不动产总市值1300万亿,中国大概280万亿,世界第一。全球房价炒作前十的城市中,中国有6个,前50中国有21个。
三是现在贫富差距大,大部分老百姓现金流已经无力支撑高房价高杠杆了,再玩下去都崩溃了。不是说放水就一定涨房价,放水需要居民的现金流去承接,实体挤压的不行了,居民现金流也会越来越差。同时租售比或者房价收入比,也不显示巨大压力,给制造业带来釜底抽薪之势。
在加入WTO后的十几年来,全球化一直在不断深化,中国获得低人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经济获得大幅度发展,现在全球化出现很多问题,全球化也有反转的趋势。同时因为地产泡沫,带来中国的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低端制造业也开始慢慢迁走,中国制造高端还没爬上去,低端就开始撤了梯子。
同时贫富差距也在分化,一方面老百姓高杠杆买房,不敢消费,一方面早期的买房的或者做企业的赚的盆满钵满,贫富差距的拉大也会降低消费和需求,需求的下降很容易带来经济的萧条,继续恶化税收。
综合起来看,经济处于重要转型期,原有的优势慢慢丧失,新的增长点还没找到,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靠地产,地产然后继续恶化经济和需求。地产实在榨的太狠了,慢慢开始显疲态,靠卖地赚钱的模式越来越困难。财政支出却并不见得少,未来缺钱会越来越严重。不仅财政缺钱,大量国企也债台高筑。这里总结一句话就是全方位的缺钱,而且未来越来越需要钱。
二、未来几年总路线
目前看节流很难,到处都需要钱,包括医疗,教育,军队,养老等。同时地产慢慢触顶后,卖地收入和地产税收会大幅度下降,现在即需要有新的收入源头,又需要有资金填补各类企业窟窿,尤其是大国企。从目前的大致思路和措施看,个人总结了如下四条总路线:依靠工农,优抚学生,收获中产,恩威富翁。
依靠工农:最近十几年对农民是没话说,虽然粮食价格低了点,但放弃了几千年来的农业税,种粮还有土地补贴,同时建立了农村基本的合作医疗,能解决不少农民的看病问题。可能农民虽然不太富裕,但相比以前是大幅度进步了。
工人方面一个大事件,就是去年两会时的双鸭山煤矿的大量工人要吃饭,当时黑龙江政府表示他们也没钱支撑这么大的漏洞,上上下下束手无策。现在煤炭价格大涨,煤炭企业大翻身,工人也可以继续安居乐业了。
目前看工农的联盟还会继续强化,对农民的税收也会继续减免,后续可能还会继续提高粮食价格。对工人也是如此,继续强化国企,尤其是那些接纳大量工人的国企,会继续做强做大,至少保障基本的就业。这样工人农民就会作为稳定的基本盘,成为支持稳定的核心力量,有了这两个力量,其他的小鱼小虾都不会起什么风浪。
优抚学生:思想上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比如学习背诵核心价值观,措施上会重点照顾刚毕业的大学生,比如租赁新政的快速推出就是如此。
租赁新政推出便宜的房源供出租,同时保障可以上学落户,这样大学生也可以基本安居乐业了。即使以后找不到工作,现在粮食供应基本充足,吃饱穿暖是没问题的,后续国家发点基本生活费,在安居房里打打游戏,叫叫外卖还是可以的,不少大学生也乐得如此。
收获中产:这个是核心,最终也是通过这个来开源的。上面至多算是安稳了基本盘,解决缺钱的问题还是要靠中产。这几年通过房地产获利的中产包括小富翁很多,他们通过地产财富大幅度增值,但并没有为国家贡献太多税收,尤其是资本增值方面贡献太少。眼看也养肥了,国家也遇到了困难,该贡献了。
上面提到现在全国房地产总市值280万亿左右,就算拿出一半来征税,比如二套三套等,一年也能弄个三四万亿,基本可以替代逐步下降的卖地收益。这里面卖地收入必须慢慢减少,不仅是供需变化和地产泡沫,同时也是稳定工农和大学生的手段,毕竟也有不想一辈子打游戏租房的大学生。
关于房产税,央行研究局长徐忠也说,房地产带来很大负面效应,现在刚需买房的比例很低,主要都是投机,这种房地产玩法拉大贫富差距,挤压了实体。解决方法之一是“明确房地产税立法,使之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之一,减少其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
恩威富翁:这里的富翁群体比较少了,主要也指的是超级大富翁,但财富比较多,因为他们能提供就业,有些也是利益共同体,不便过激,所以最后估计是恩威并施,能为国做贡献就做一些。现在很多富翁都表示,财富是国家的,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想拿走就拿走吧。
三、四条总路线对股市房市的影响
对于股市来说:因为国企缺钱,银行缺钱,就需要股市这个抽水机不断地轰鸣抽水,为了保证能不断抽水,就需要保证股市不跌甚至小涨。越是缺钱,越需要股市稳定甚至小涨。所以这里第一个结论是股市不会跌,除非有重大外部系统风险,比如战争,贸易战,房地产失控。
同时现在人民币出去很难,买个余额宝也受到限制,大量资金会被迫直接间接进入股市,这样正好服务于抽水机。上个月新增私募5000家,大量资金涌入私募,也是这个原因。这么看这可能确实是个高招,国企缺钱,市场有钱,有钱的中产通过股市为企业提供养分。
股市估计也很难大涨了,未来上市企业越来越多,筹码和资金供需失衡,大量垃圾股会被抛弃,所以现在的个股有点涨幅,大股东就慌不择路地减持了。除非业绩特别好的,估计很多股会长时间被抛弃,沦为港股里的仙股。
对房地产来说:至于不愿意炒股的,可以通过房产税来处理,二套三套房以前很多都是空置的,宁可不租,等待房子涨价升值即可。现在你不租不卖,那就收你房产税,比如二套一年1.5%,三套2%,一直收得你手足无措。
前段时间有人说,收房产税会遭到强烈抵制,真的是多想了,上面提到总路线里已经依靠了工农基本盘,其他各类小资早期被称作小布尔乔维亚。从最早的列宁时期就从不把小布尔乔维亚放在眼里,也早研究透了,软弱性,妥协性,又怕死。一旦开征房产税,小布尔乔维亚们只有束手就擒,富豪的羊毛都撸得,小布尔乔维亚们的羊毛就撸不得?(网友语)
按总路线看,房价一定不能再涨了,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要严格限制红线,因为再涨实体压力更大,大学生和工人最终也会受损,会损害工农联盟。至于房价会不会跌,这个不好判断,因为很难做到甘蔗两头甜,只能说尽力而为了。
按以前的说法,货币放水分三个阶段:货币宽松,货币上瘾,货币重置。即使最终到了货币重置段,货币贬值,大部分房子的实际价值也会下降,因为经济会受到影响,购买力下降,房价已经不能失去货币宽松阶段的保值作用了,这个时候刚需和贵金属才重要。
这里面主要风险:就是从以前卖地转型收获中产后,中产可能问题不大,可能部分介于中产和工农联盟之间群体的会被误伤,比如高杠杆买房的小白领。
即使不对一套房征税,一旦房价因为房产税下跌,他们杠杆可能会断裂。这里面可以出台一个政策,那就是真的破产了,那国家养活了,给你弄个安居房租着,这样伤害也会降低,再说没有改革不伤害人的。
任何体制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一些充分表达权力和自由的体制下,各方利益纠葛,干个什么事很难,但在强力体制中,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都可以做,所以按这个思路做下去,说不定真的能找到一条安稳着陆的方法。
莲花山是深圳改革开放标志之一,代表一种做增量的过程,过往几十年也是通过改革做增量,但增量做到后来,问题越来愈多,就只能开始经营存量了,比如房地产现在就是如此。经营存量同时也慢慢降低贫富差距,这个时候就需要去井冈山了,井冈山历来也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大杀器。从莲花山到井冈山,代表着从增量到存量的思路重大转变。
最后小结一下:
一是房地产一定会控制,因为供需关系变了,再做老百姓现金流也断裂了,实体也垮了,还损害了工农联盟基础。这个转型可能会很痛苦,但要想长治久安,到了必须要面对的时候了,租赁新政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二是股市一定不能跌,因为国企太缺钱,财政也支撑不起,只能通过股市里的中产股民来融资反哺,反正钱现在也出不去,被迫只能直接间接入股市。
三是房产税一定要收,用房产税来弥补卖地收入的下降,过去二十年通过房产增值收益很庞大,却几乎没提供资本增值税收,是时候为国做贡献了。
四是如果总路线执行的好,房价平稳落地,如果执行的不好,那可能最终还是要脱锚。这里面即使脱锚了,总路线依然不会改变,工农本来没啥资产,脱不脱没关系,只是会影响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