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目标,不是形式

热点 2017-09-05 09:21        

​​王志安

丁俊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斯诺克运动的天赋,在拜师当地的高手不久,就打遍本地没对手了。这时候的丁俊晖的家庭面临一个选择,是否要将斯诺克作为小丁终身的职业。经过慎重的考虑,小丁的父亲决定,让丁俊晖走职业化的道路。这条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近乎以一场赌博。因为斯诺克运动没有国家支持,训练费用不菲,而且中国此前从来没有成名的斯诺克选手。


小丁的父亲在决定之后,卖掉自己的房产,带丁俊晖到广东练球。广东是中国斯诺克运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丁俊晖在那里的俱乐部练球,水平稍有提高后,也参加一些小范围的商业比赛,甚至也参与过一些带有博彩性质的比赛,帮着父母养家糊口。最终,在小丁的成绩逐步提高之后,丁父将小丁送到英国,这个斯诺克运动的圣地。之后,丁俊晖终于在16岁的时候,在中国公开赛上一鸣惊人,夺得了冠军。

年幼的丁俊晖年幼的丁俊晖

丁俊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没有上过全日制学校,文化课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当年小丁在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之后,我们还采访过他。期间还讨论过上学和练球之间的风险与选择。我在想,如果当年丁俊晖没有成名之前,被媒体曝光他辍学练球的事,会是什么结果?舆论会谴责他父亲么?会要求丁俊晖回学校上课么?当然,当他成为世界冠军时,肯定没人会谴责他父亲当年的选择了,反而都在夸奖小丁的父亲有眼光。

成名后的丁俊晖成名后的丁俊晖

在丁俊晖之后,有大量中国的孩子,很早就进入斯诺克俱乐部训练。他们都想复制丁俊晖的成名之路,他们也都早早离开了全日制学校。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种竞技项目,都需要在学龄时期就必须进入艰苦的职业化训练,比如围棋,乒乓球,跳水,还比如斯诺克。选择这些道路的运动员,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放弃了全日制学校,进入了围棋道场,斯诺克俱乐部,甚至专业体育队。


为什么没人谴责他们?如果大凉山的这些彝族格斗孤儿必须回大凉山的学校上学,那这些人为什么不需要?


事实上,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是否必须上全日制学校,而在于义务教育是一个目标,而不是形式。在美国,大约有百分之二的孩子,从来没有进入学校完成教育。他们有的是在家里,由父母教育,有的是更个别的方式,但只要能完成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形式就被认可。


大凉山的格斗孤儿大凉山的格斗孤儿


很多人都把完成义务教育,等同于必须接受全日制学校的教育,这种理解是错的。果真如此的话,大量的竞技体育,艺术培训体系,都将不复存在。因为这些教育体系,和全日制学校的教育是冲突的。我们如果想欣赏那些精湛的职业体育竞技,也包括许多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就得容纳全日制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这些教育更早地开发孩子们某些方面的天赋,但是同时可以兼顾义务教育的目标。在任何现代国家里,这种教育和培训都是被容许的。


教育不是只有一种正确的形式,它是多元的。


更重要的是,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启迪心性,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么?不就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成长成最属于自己的样子么?无论丁俊晖,伏明霞,还有柯洁,他们都是在非常规的教育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天才,正是这种另类的培训体系,才让他们成为了他们自己。如果这些今日的明星,当年全都被轰入普通小学完成义务教育,他们的才华反而会被埋没,他们的天性反而会被束缚,不是吗?


回到格斗孤儿这个话题,对于这些来自于大凉山的彝族格斗孤儿来讲,核心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接受了符合义务教育目标的教育,而不是他们究竟是不是必须回到大凉山,接受全日制教育。如果将问题刻板地理解成他们必须回到大凉山接受全日制教育,那就是刻舟求剑,而不是真的关心善待这些孩子。


最新的消息显示,大凉山地区的教委,想要把这些孩子全都接回去。我听的消息是,这些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


我是一名记者,可能无力改变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但我希望我的文章,我的节目,能让更多的人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用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去衡量复杂的现实世界。关怀必须是一种真实的帮助,而不是你眼中的所谓的正确选择。而不当的关怀,常常会变成一种伤害。


祝福这些孤儿吧,不要回到大凉山。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