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暴戾是文明的耻辱

教育 2017-03-01 09:06        

长春事件,不能再一味地把孩子的暴戾归咎于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行凶者的指责,而应该扩大到对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拷问。

在某种程度上,年轻人是社会的镜子,反映出时代的道德文明风貌。但近些年来,从频频发生的“富二代”事件,到网上不时流传的“凌辱同学”视频,孩子的暴戾每每引发我们的担忧。

但尽管我们已经“见多识广”,还是不能不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所震惊:长春两个高中生打球发生争执,其中一方的父母喊来几十个人,把另一方活活砍死。

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在这句名言里,已经预设了:“父”的问题不在于自身的道德,主要在于疏于管教。事实上,我们之前对于“富二代”的微词,也往往是假设:父母忙于挣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长春事件直接挑战了这一预设:年轻人血气方刚,争执本来微不足道,我们哪想到,惨剧的根源,以及更大的暴戾,居然直接来自父母呢?

这是我们全体父母的耻辱,也是我们文明的耻辱。

中国人向来为自己的古老文明自豪。这个文明的根基之一是儒教,强调修身,强调“言传身教”,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郝升山夫妇,因为一点小事,指挥一群人,举起屠刀,砍向一个还未走上社会的孩子时,我们感到了寒意:这里没有对弱者的同情,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文明教化的痕迹。

没有了道德,只剩下自私和冷漠。可以想见,当它转化为对孩子的溺爱和翼护时,会把孩子塑造、培养成什么样的成人。在这一事件中,一个细节是,行凶一方的这个高中生,在出现争执后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这显然是一个已被“塑造”的习惯之举。

长春事件,把我们的反思,从年轻人身上存在道德缺失,推向了父母层面的道德缺失。在此之前,世俗成功的光芒或许掩盖了他们的这种缺失。而其实,这种缺失何止于“富人”?之前我们已经看到高官为维护前程而杀害情人的多则新闻,手段包括制造爆炸、雇凶,甚至肢解,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如果我们再把反思推向上一辈,最近频频引发媒体关注的老人“碰瓷”事件,又何尝不是道德的缺失?

因此,长春事件,不能再一味地把孩子的暴戾归咎于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行凶者的指责,而应该扩大到对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拷问。反躬自省本来也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够快,现在需要慢下来,等待、寻找和重建我们的道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