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美彭措法王讲述:可怕的佛教内部老油条!

文化 2017-09-05 09:20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智悲精滴》(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传讲),转自喇荣圆宝的博客,原文链接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8530cf0102y1k4.html

 

 

这更加让我想起了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当尊者年幼时,他非常擅长辩论,结果竟因此触怒了许多败在他手下的僧人。最终,那些人竟企图将他从僧团中开除出去。这时的尊者只能无可奈何地要求父亲带自己回家。岂料尊者的上师却对尊者的父亲说:“你儿子是一位班智达,请你不要带他回去。”并且还当众禁止僧团开除尊者。最后,无垢光尊者果然不负其上师之望,成为宁玛巴的一代宗师。可惜的是,像尊者的上师那样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现在已越来越稀少了。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与此相反的例子也同样存在:当年根索仁波切在求学期间,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他于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前往另一座寺院,去投靠自己的哥哥。但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却是,自己的哥哥竟是一位薄情寡意之人,他仅仅送给根索仁波切一块大蒜,并且要他不要说出身份,以免他自己受牵连。想到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都已是这番光景,根索秋扎仁波切在伤心而又无奈之余,便将哥哥施与的大蒜绑在脚上,一边走一边反复地自言自语:“我的哥哥不让我说出我是他的弟弟……”


除去以上种种不如法之行为,现在还有许多表里不一的修行者。例如有人开口闭口都不离无常,似乎他已将万法的本性参透。实际上这种人却牢牢执著诸法为常有,并终日忙碌于积累财富,其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得到今世的利益;另外有部分人则整天将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挂在嘴边,但若详细观察其相续,我们却难以发现他们有一丝一毫的菩提心。这些伪善之徒即使对叮咬自己的蚊虫也不放过,往往按捺不住地要将它们立即拍死;还有些人经常说什么人生如梦如幻,实际上他并未领悟其究竟涵义。看看他们追名逐利、散漫度日、完全沉湎于世俗事务当中的情态,我们就可了知这一点;还有的人尚未调伏自己的相续,便号称已是具足法相的善知识,故而经常轻视、诋毁他人。他们甚至狂妄到还要观察上师的所谓“过失”,并对持戒清净的大成就者也进行种种歪曲和诽谤。这种人的行为狂放、无知、自造罪业,早已成为佛教内部的老油条。其思想就如同盛放酥油的牛皮口袋那样冥顽不化、无法调柔。


而有些人在外在的显现上,行持倒是比较精进,然而他们的内心境界却不能与之般配。想当初华智仁波切在翻身上马的同时,即可瞬间就观想到七百位圣尊,其修证程度于此就可见一斑。我们当然也应在这方面多加努力。例如顶礼的时候,就应将上师三宝及其他圣尊观想清楚,单纯贪图速度快并不如法,这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已有明确要求。此外,诵经念咒也应吐字清晰、发音准确。现在,有的维那师甚至不能标准地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种现象真是令人非常失望。


还有些人只注重身、语方面是否清净,也就是说他们只关心外在的威仪,却忽略了内心的起心动念。这样即就是他们说起话来再小心谨慎,内心也并无多少功德。这样做就犹如一个人只关心洗脸、洗澡,以便使皮肤洁白干净,但却从来不懂得清洗灵魂一样。其实,如果我们要真正进行清洗的话,首先应洗净的便是自己心中贪、嗔、痴的种种妄念。否则,我们绝对不可能行持货真价实的贤善行为,只能依靠一些虚假的举止来掩饰内心的苍白,这岂不是自欺欺人、表里不一?


现代人往往还流于散乱,不能甘于寂寞,大多数人都喜欢到喧哗的场所打发时光。如果日常生活中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大家也都会兴致勃勃地议论纷纷。如果身边有纠葛发生,人们便更加兴奋莫名。所谓的安分守己者就躲在一旁隔岸观火,而好事之徒则更会以说三道四为之推波助澜。


文章来源:敬摘录《智悲精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传讲
索达吉堪布 恭译

 

 

推荐阅读:

千万不要修成佛油子

弟子要切记《六种危险》!

如果你想成,现在就开始修知恩、念恩、报恩

修忍辱并非仅是忍受别人的侮辱

用真心的爱,了世间的缘

不可不知——世间的真相

若没有发这样的决心,领了证取了法名也不算真正皈依

如何快速获得上师加持?

傲慢心起,护法神走了,太太的冤魂罩住了他

傲慢心修行,死后投胎做了鳄鱼

摧毁自私自利和傲慢之心的方

热衷世间慈善却不喜供僧,是福报不够的表现

随缘应事的秘密

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如何增加自己命中没有的福报

对经书亵渎不敬会迅速消耗福报

避祸种福妙法:所有功德皆随喜

佛教如何看待爱、婚姻及家庭的重要

缘来缘去皆是福

如何巧妙化嗔恨心为大福报

惜福是防止贪念的良药 --《与心对话》摘录

张嘴就爱反驳人挑人过,都是薄福薄命人

不需花钱就可修的大福德

修成美女密法

确保你未来成为富有美女的妙招

为何不给足天下男女财富、美貌和真爱?

将疾病变成积累资粮和遣除障碍的绝妙方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