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产界有个现象特别突出,那就是关于租赁的,比如以租代售,租售同权,租房落户,共有产权等,这些政策一股脑推出,节奏紧凑,落实有力,明显有些异常,像是有大政策要出。
刚才看了一些外部消息,说可能租房政策匹配的是房产税推出,是给房产税铺路做预案,这一联系还真可能。真正从以前吃增量转型为吃存量,增量已经没法吃了,一是需求没那么大了,到处都是商品房;二是实体真受不了了,再玩下去企业都完蛋了,工人也没事做了。
现在国家财政赤字逐步增加,卖房卖地明显跟不上了。我们也很少提减员增效,支出是刚性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换个方式筹款,而且非常迫切。
你不是很多人多套房么,这么多年享受了房地产增值收益,也没怎么缴纳增值收益税,也该为国家做贡献了,至于70年非永久产权之类的,这些都不是事,你要当真就是你有事。房产税重点也是多套房群体,他们有钱不闹事,也没啥ZZ影响力,还能承受房价下跌,多好的收税载体。
房产税即使带来房价下跌,现在也在提前做预案。比如大量人群买不起房的,也不让他们买了,否则房价跌了他们也受不了,你还是安心租房吧,什么权利都有,西方国家租房比例远高于中国。这样即避免了大量老百姓没房住,也避免了恐慌买房被套带来的不稳定局面。
至于多套房的,你可以租出去收房租,来弥补税收,如果房价跌了,那你就卖一些补充现金流。这里面最悲催的可能是高位追入的刚需族,即使不对他们一套房收税,也同样要面对房产税后的房价下跌,那就只能再扛扛了,没有改革不伤害部分群体利益的,国家大不了再补贴一点你的亏损,能安抚就安抚了。
另外就是关于房租的,有担心房租会涨,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太大,以前分析过,房价最终决定的还是经济和经济预期,也就是老百姓的潜在支付能力,房价之所以不能再涨,就是因为经济和支付能力跟不上了。
老百姓支付能力上不去,需求就会下降,房租涨上去可能很小,涨了也没人住了,你放那里空着也收你税,只能降价租出去,也可以降价卖出去。除了食物和空气,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刚需,总不能工资还付不起房租,你还在这里工作,你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