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大城市月入一万的穷人 | 职说

金融 2017-08-10 10:02        

​​

月入一万的人会焦虑吗?如果是在小城市,月入一万可以过得非常滋润了,但如果是在大城市,特别是依靠工资获得的月入一万,多多少少还是底气不足……


2250个字,大概5分钟读完。


我是八妹有话说:

感激各位朋友这么多年对八妹的不离不弃,以后本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就是金融八卦女的另一个阵地了,将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以及新惊喜哦,欢迎置顶关注“金融八卦女频道”,比心~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 斜杠少年老白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概讲,在大城市月入一万的年轻人。


如果你的收入是工资税后一万,你会觉得非常焦虑。这座城市里有大把月入好几万,依然月光的年轻人。


可是,如果你的收入,是家里三套房子的租金加起来月入一万,你就不会觉得焦虑,因为你是这座城市的有产阶级。

而我,就是这座城市里那个月入一万的穷逼。


每个月把收入分成三份,一份交给房东,一份交给淘宝,一份交给支付宝。维持日常花销,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偶尔出去玩一趟,还要定时去医院报到,钱说没就没了。

兜里仅有的那点存款,别说干点什么大事,连大病都不敢生。


哭穷的本质,是没有安全感


比起那些焦虑如何实现阶级跃迁的中产来讲,大城市里,20岁出头的无产阶级们,才是最焦虑的。


刚到大城市的时候,一身志气,觉得那些不选择奋斗,留在家里啃老的真是没理想。


那些继承家业,赢在起跑线上的富二代,自己还有大把时间超过他们。

但工作两三年之后,事业小有起步,但只不过是当上了一个小主管。


银行里的存款不过五位数,在大城市里连个厕所都买不起。


前面有能力超强,风生水起的前辈,进阶短期内无望;后面跟着生猛的95后小鲜肉,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取而代之。

那些自己觉得可以轻易超越的富二代们,小公司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留在家里的同学,结婚生子,生活安康,在父母的照料下,也算富足有余。

只有自己,在外面拼了那么久,手里还什么都没有。

存款不够买房,也舍不得买车。交往多年的女朋友被家里催婚,但却没有底气去对方家里提亲。还要和应届毕业生合租房子,挤公交车上下班。

看着日益飞涨的房价,想跳槽吧,资历还不足够,想创业吧,又没有那个资本。


当初一股猛劲冲进大城市,而现在,却觉得,大城市留不下,家乡也回不去。


在鄙视链底端的焦虑


在富豪鄙视中产,中产鄙视无产的鄙视链里,大城市的无产青年就是在鄙视链的底端挣扎的群体。


根据正态分布定律,再过几年,这群人中,一定会有人跻身中产,然后里面最厉害的,会成为富豪。但是大部分的人,如果30岁前爬不过中产的门槛,恐怕就很难逾越了。

职场太艰险了,大多数人都没有安全感。


我前室友经常一整夜一整夜加班,回到家常常大半夜。


肠胃炎吐到身体脱水,还在医院一边打点滴一边做方案。我说,你歇歇吧。她一边改ppt一边和我说,“我是不差这一个项目的钱。但是如果这个项目上因为生病出了岔子,以后重要的项目,老板根本不会放心交给我。”


两天后出院,项目做得非常漂亮。


一起吃庆功宴,她敲了敲我的碗和我说,“老板又给了我一个新的案子。病时扛得住才是真本事。”

我敬佩她的敬业,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说不的勇气。


在瞬息万变的职场里,我们比谁都清楚,每一件小事,都可能让我们多年的努力一夕倾覆。所以根本不敢拒绝当前的机会,更不敢说不干就不干了。

商业营销告诉你,说走就走。但没告诉你,敢说走就走的人,拥有什么样的底气?这次走了之后,她之后要付出多高的成本,把中间折损的补回来?

我曾经有个同事,辞职说走就走去了菲律宾当义工。本来打算去两年,结果半年之后不得不回来继续工作。她在做义工的时候,腿摔骨折了,当地医疗条件不好,没过多久就被送回国了。

回国之后发现,原来和她一起工作的同事,现在大部分都有能力当她的领导了。赶上新媒体红利的,也大捞了一笔。而她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已经完全陌生,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

在中产都没底气轻易在职场上“say no ”的时代,大城市的无产青年们,只能用命去换在这个城市落脚的一点资本。


阶级固化前,抓住最后的机会


在“普遍焦虑”的背景下,大城市的无产青年们,还有机会。


这些机会,来源于时间,以及互联网浪潮下一个接一个的风口。


比起陷入中年危机,焦虑的”中产”们,我们还年轻。大多数无产青年,才20出头,还有十年的奋斗时间,十年可以改变很多。


我之前看过一份数据,里面显示,一个人如果在35岁时买房,那么他买房的钱里80%来自后五年的收入。


所以20岁出头的无产青年,对账面上的钱还不需要太过焦虑。


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相对应的领域进行深耕。

我们最大的幸运,是生在了一个绝对不会“怀才不遇”的年代。


互联网时代,真的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儿了。


喜欢写作的,去写作网站上更新,坚持写完一两本,十有八九都能出书。


喜欢画画的,可以在网站上卖手绘图,还可以去给脚本画漫画。


喜欢旅行的,只要走过喜欢的地方,把东西放到网上去,总有人会看到。

行动力决定着你做事情的成败。扎克伯格在2017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里说,“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想法并不会在最初就是完全成形的,只有当你工作时才变得逐渐清晰,你需要做的就是开始。

只是,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言不合就放弃,最后还和别人说,是自己运气不好。


说实话,大多数人的努力和坚持,都还没达到能够拼运气的地步。

另外,虽然斜杠青年越来越多,但是碎片化阅读和学习,让大多数人都变得越来越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的空间和能力。

然而,但凡我们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资深人士,都一定要在这个行业里深耕,不断前进。


抛开“一万小时定律”,你也需要在这个行业里,不断刻意练习,在痛苦的磨合中孤独前行,最后才能到达少有人及的高处。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于我而言,生而为人,我想活得精彩一点。对那些劝诫我“差不多得了”,“这样过也不会死”的人,我只想说:


“活着,如果只等于不会死的话,我也只是披着这身皮囊在浪费粮食罢了。”


我知道,有很大的概率,我十年之后,可能还是个穷逼。


但能力以内,我想往上走走,追求我能达到最高的高度。

在所谓的阶级固化,上升通道关闭之前,告诉自己,我还能拼一拼。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