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答问:中国经济转型一直没转好,决策是否错误?

金融 2012-11-07 15:47        

豪哥:

你好,好久没给你写信了,甚是想念。今日来信主要是为了探讨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其中很多东西来自于一位著名教授的言论,我觉得其中的某些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应该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现实问题。

首先,我十分认可当前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经济体,并且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8%以下,中央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而适当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引出我接下来要探讨的话题,究竟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是否是错误的决策?

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产业升级转型,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好字当头,快字在后,说明了中央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长质量高于速度。然而,中国当前的现状真的允许实现这样的转型吗?为什么喊转型喊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转好呢?

为了更好的阐述这个问题,不妨来看看当前中国的现状,主要来看看其人口结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当前,农村人口大概有9个亿。这部分人口的特点是文化教育水平较低,从事着低端的劳作,人均生产力水平低下,且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很少。农民是构成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时,能够从事的也仅仅是较为低端的工作。这就是我国廉价劳动力的来源,也直接促进了我国粗放型经济的发展。假如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结构转型,高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那么将直接导致大批量的农民工失业,因为高端产业知识密集型,而农民工的知识禀赋目前并不能支持其从事此类工作。所以,就业问题到时候将显得特别严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谈转型,那么是不是知识禀赋会成为制约的最大因素呢?

第二,中国当前是不是一定要进行转型?诚然,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依靠大幅度的要素和资金的投入来实现的,科技的进步相对来说贡献不大。这两者都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我们应该选择最佳的组合方式来实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资源的约束而不能实现经济增长(原话),像日本也能通过出口成为如此发达的国家,当前我国政府主张进行转型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看到别的国家能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就想要自己也来生产吗?我不否认要站在产业链的高端,掌握定价权,引领消费潮流,但是这个的基础是建立在百年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上的,发达国家拥有的创新能力是源自其对于人才教育的投入和积淀,也源自于资本的不断投入。而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是:1.国民教育仍然大幅度落后,知识禀赋低。2. 政府采取的一些不当措施以及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人才和资本的外流(美国和德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人才流入国家)。两者的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现阶段是否做好准备来应对转型调结构的挑战呢?假设我们现在不要调结构,而继续采取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坚持发展,致力于提高国民教育水平,那么会不会比过早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呢?

第三,降低出口比例,增加内需消费比例是否行之有效?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出口和投资的拉动,而消费所占比重相对较少。近年来,提出了要将经济转变到靠出口、投资、消费同时拉动的状态。但是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在我国,出口和消费是因果关系,即因为有出口的增长带来了企业的盈利和居民的工资的增长,才拉动了消费。这又要牵涉到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我国传统的消费思想就是将钱储蓄起来,或将资本变成资产(不动产+非生产性资产),而不是用于消费。资本的沉淀并不是件好事儿,产业资本回流到企业越来越少,使得经济效率变低。想要改变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政府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刺激消费时,启动国内需求是不容易的。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势头不断,出口形势已经大不如前了,这直接造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减缓。

最后,是关于农民进城的种种限制,可能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高房价自然就不用说了,已经是一颗毒瘤。而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在消灭很多低端的就业机会,倒逼农民回农村。第三,户籍制度也是很大的限制因素,制约着农民的进城和发展。

如此看来,中国经济其实面临的问题真的很多,在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时,匆忙地说我们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不是合理呢?希望豪哥能说说你的看法,也给我们一些正面的能量。

英奇无泪JACC

交流:

这位战友提出的问题个人认为很有必要探讨,战友来信说这里边很多观点来自于一个很著名教授的言论,看完个人感觉是这位教授的知识和信息有些老,而且也并未完全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在科学发展上的观点并不太适合中国当前的情况。我为什么写《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当前处于一个世界局势变幻莫测,而中华则迎来了变革的大机会,这个机会抓好了能完成中华伟大复兴,抓不好过去努力可能半途而废。

首先,个人认为,今年经济发展放慢速度有主动因素,因为事实上从去年4季度就可以踩油门而且是比较合理的时候,但那时候政策没有踩油门,到了今年5月底才开始,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持保留意见,当然这么做从今年4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看起来都会更漂亮。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数据还是世界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在外贸对GDP增长拉动负五个百分点的时候,消费拉动达55%,投资拉动50%。换句话说,我国靠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证明了我国开始摆脱对外经济依赖。

关于经济结构转型,事实上从之前十多年一直在转,譬如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后,我国赶快转入了外向型经济,接受了外部大量投资和从而在十来年时间就成了世界工厂。与此同时,我国启动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这转型总体上说都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前者,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和带来了巨多投资机会。当然,2005年后对房地产调控不力,实际上是导致今天宏观经济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就当时启动房地产市场还是正确的,后来在发展调控上策略使用是有失当的。那么,到了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再来,这转型又到了关键时刻,而且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级别的转型,不亚于当年的改革开放(1997年转型是十年级别的)。所以,说转型没有效果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过去总体上转型做得还是不错。

现在还说有九亿农民那是不科学的,统计局数据中国城市化已经超过51%,也就是说现在农村人口实际上只有七亿多,而事实上如果把流动农民工算进去,农村人口现在远远小于7亿多这个数字。而沿海地区用工难已经告诉我们,我国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吃到头了,连富士康都将工厂迁到内地了,说明我国富余劳动力正在快速减少,新生劳动力正在减少。

中国扫盲早已完成,事实上在工厂里打工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而真正就业困难的反而尺农民工而是大学生,这一点看看每年人才市场那满满的人以及沿海招工难的问题就该知道现在就业主要矛盾在哪里了。

在低端产业已经无利可图,在我国老百姓对工资要求越来越高,在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时代,如果不进行产业升级,价格优势不再的情况下还怎么发展?不进行产业升级,大消费怎么启动?这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不继续向前发展,随着年龄老去,其发展也就陷入停滞并开始走下坡路。国家和人,本质上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资源的约束而不能实现经济增长”这样的话可以从著名经济学家嘴里说出来实在是佩服其勇气了。任何发展,都需要资源,没有资源怎么发展?一个人,不吃不喝活一星期试试看。没有资源,经济如何发展?美国满世界打仗为什么?就是为了控制资源,从而控制世界发展的主导权。一战二战是怎么打起来的?就是丢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最终引起来的战争,一战二战前西方列强满世界发展殖民地是干什么?就是要找资源来发展。

如果按照低端国家只在低端徘徊,高端国家统治一切,那这世界就老老实实不要发展了。我国教育整体落后吗?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中国的教育,在出大师的角度是落后的,但在制造工程师的角度却是一流的。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国工程的需要。我国为什么创新人才少?就是因为市场过去没有发展到创新爆发的阶段。如今,诸如我国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和思科竞争,三一已经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企业,其它我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也不在少数,无论资本积累、技术积累都到了该继续向前迈进的时候,难道到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

如果中国没有挑战到美国的产业,美国也不会对华为、中兴、三一下手,就是因为中国企业开始挑战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才会有各种针对中国企业的围剿。这个时候,不迎难而上反而要退却了?这不是自己进行自我阉割吗?

中国到了必须转型、产业升级的阶段,更多的内容请参看新书《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中的相关内容。

第三个问题。出口需要保持,消费需要拉动,数据已经证明今年是消费占GDP增长55%,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确实-5%。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低端出口我国已经越来越没优势,这个时候不转型难道等企业都死掉再转型?这个时候就是要向高端、高附加值去转型,通过把高端产品做到低价,来实现在世界上的竞争,从而提高我国竞争力。如此当然就对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带来了竞争。但是,我国的巨大市场,又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所以又是和欧美国家博弈的筹码。自可怕的是什么?是我们一直做低端,然后再启动消费,最终结果是人家高价卖给我们东西,我们低价出口给他们东西,最终好处被别人得去,我国却越来越穷了。到最后,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经济没了发展动力,最终惨淡死去。

所以,只能说那位所谓“著名教授”第一知识老化,第二不能与时俱进,第三不能立足现实,第四没有长远战略眼光。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四月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