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粮食与土地价值的历史性拐点

金融 2012-10-25 15:11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以来,农产品和土地的价值就处于不断的下降通道之中,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已经有几百年了,工业劳动被定义为更高级的劳动,农业劳动是不值钱的,原因就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工业化的国家,世界的农业国是要被掠夺的对象,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了工业化成为世界的工厂,印度也在积极的工业化过程中,世界大部分的人口在工业化,而对于世界强国反而是金融化,同时这些国家还有比以往金融空心化失败国家更大的军事优势,还有广袤的土地控制世界的粮食,以前是资本要夺取世界的控制权打击大土地占有者贵族的权利,而现在经过几百年以后土地的所有权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因此世界的走向可能就要转变了,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整个世界是不是到达了土地价值的历史性的拐点,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几百年来的重大拐点而不是简单的短线涨跌。

在土地成为本位以后,土地的价值高低更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粮食因素,土地出产的粮食的多少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和印度等国的人均耕地状态决定了必须精耕细作,而且中国使用了超量的化肥,中国以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背后还有一句就是我们使用了35%的化肥,这个比重是世界平均化肥使用量的7倍以上,大量的化肥使用是让土地副作用巨大的,未来是否还能够如此高产是有问号的,中国要保持18亿亩的红线,为了这个耕地的红线中国的城市集中度必然提高,房地产所分担的基建成本大幅度提高,所有这些都决定地价要远远的高于西方,如果粮食价格的拐点出现,土地的价值就要进一步的重估了,这个重估在美联储以抵押资产控制世界大量土地以后,会给金融国带来暴富的。

以美国的得天独厚,美国耕地众多天然的控制着世界的粮食,美国出产玉米约5000万吨,出口量占世界玉米贸易总量的一半左右,贸易量是世界的34%上下。小麦、大豆等也是世界价格的制定者,四大粮商ABCD中的三个和种子公司孟山都是美国公司(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业内称之为四大粮商。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四大粮商。孟山都这家农业公司是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更占据了全球90%的转基因种子市场,中国每年有80%的大豆依赖进口,但所有进口的大豆中,90%以上都是采用孟山都的技术种植出的转基因大豆。但这公司历史劣迹斑斑,环境灾难很多与之有关。)是美国公司,路易达孚就算法国公司也在美国有大量业务。美国的企业控制了全球粮食的定价权。

美国对于粮价态度的变化还体现在美国的立法变化之上,2012年入夏以来,美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暴涨50%以上,虽然其直接原因是媒体广泛关注的百年一遇的大旱,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国新一轮农业法案的战略意图——6月21日美国参议院以64票对35票通过了5年期的《农业改革、食品与就业法案》,削减已实施10年的直接支付农业补贴。根据法案,美国将在未来10年内削减236亿美元的农业开支,同时提高对农民保险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补贴。美国开始削减粮食补贴,这意味着其粮食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世界粮食价格可能将加速持续暴涨。过去10多年,美国农业直接补贴约每年50亿美元,上述法案将削弱这一补贴额度的50%比例,而对保险项目的补贴由于不可能弥补相应的削减水平,因此,这将直接削减美国农场主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推高全球农产品价格。当然,更重要的是新法案事实上大幅度削减了对农业的补贴。1970年代以来,美国以美元赤字大规模补贴本国农业为核心手段,以农业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主要目的“东京回合”谈判(1973~1979)和“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1993)为契机,基本上建立起来对全球大宗农商品的全产业链垄断,建立起来了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主要后工业化国家和关键地缘政治国家对美国农业权力的制度性依赖,谓之粮食霸权。

这样的拐点是一个控制世界思路的重大历史转折,以前是以压低粮价来压低中国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以压低粮食价格的工农业剪刀差来盘剥农民把农民赶出土地成为工业的劳动力,但是在美国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外迁以后,农业才是一个就业的重要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当今世界分化成金融国、制造国和资源国,资源国在信用危机、货币竞争贬值的过程当中崛起,资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了10年以上的牛市,对于依赖资源消耗的金融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印钞的得利将被暴涨的资源价格所抵消,这些国家也需要打压资源国,需要有与资源国交换资源的硬通货才行,在全球资源有限,中国崛起遇到资源瓶颈,中印等大国工业化带来的全球资源紧张面前,谁能够取得更多的资源维持自己的发达或者可持续发展,谁就将在未来主宰世界,因此未来粮食价格的暴涨是可以想见的,而美联储这次以MBS为主要购买对象做美元货币发行的信用,背后的支持就是土地为主的资源信用,这样的变化也必然造就这些资源的溢价,在历史上西方国家一直是以压低资源价格为主要致富手段和维持他们的高昂资源消费,但是在中国崛起也占有资源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崛起就是在南非融入国际社会和苏联解体释放资源的资源熊市过程当中享受了资源红利,为了遏制中国崛起西方炒高了资源价格和大量印钞,但是这样的行为也给他们自身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造就资源国的暴富,资源国的资源先占者食利让西方限于危机,资源供给曲线的后弯使得印钞难以为继和挤爆市场经济供需信用体系,使得西方不得不提高自己的优势资源对抗资源涨价,相对于制造国而言,西方的优势就是土地,就连欧洲人也在他们历史殖民地非洲拥有大量的土地,而制造国不仅仅是中国,日本、韩国一样土地紧张,未来的追赶者印度、越南、印尼等国一样土地不富裕。土地和粮食价格的重估,这也是发达国家在世界财富博弈当中重新洗牌的关键。

粮食武器是挤压资源国非常重要的武器,资源国的普遍特点就是他们的贫富分化,占有资源的人非常富有,开采资源提供的劳动力就业岗位有限,在资源暴利下其它产业投资均陷于萎缩,导致大量失业或者半失业人群,这些大众收入偏低,对于粮食价格是非常敏感的,粮价的大幅度涨价就必然是一场社会危机,近年来是依靠石油过日子的中东各国,如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也门等等、因加入全球分工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于是在恶性通胀和高失业率下发生了一系列政权变动。所有这些危机的结果都是他们对于美国更加依赖,对于美国的粮食更加依赖,这是美国控制资源国最主要的武器,粮食与资源是完全对等的硬通货,甚至粮食的刚需更大一些。而在远东地区,先后进入工业化的日本、韩国对美国的粮食依赖也达到无摆脱的地步,日本和韩国已经基本没有了60岁以下的农民了,未来的粮食生产必然要被国际定价粮商所左右。对于中国,美国的全球战略主要设计者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写到,“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显然,无论是基辛格,还是布热津斯基,都意识到粮食问题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意义。对于中国而言问题的关键就是中国在资源和粮食上没有足够的硬通货进行交换,如果是血汗劳动来交换的话,那么你将为了吃饱肚子不得不受到残酷的压榨剥削,因此保持中国粮食基本自给极其重要,想要放弃耕地红线依赖国际粮食进口的蟊贼,在未来的粮食涨价当中会让中国再一次成为半殖民地的!因此西方的重点就是打击中国的粮食自给,打击中国的粮食生产,而目前中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种粮食尤其是精耕细作的技术活没有多少年轻人会了,中国农村40岁以下的农民已经不多见了,对此我们需要高度的重视,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像日韩那样维护粮价保护农民的利益。

(注:文章中关于粮食的论述少量部分引用《美粮食战略拐点:通过粮食重塑霸权》中贾林州、兰永海先生的内容)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四月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