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力舟:伊朗对外关系权变史

金融 2013-04-17 12:00        

近年,伊朗遭受西方制裁和武力威胁,处境比较孤立,但伊朗精英阶层仍自称“全球国家”,相信困难是暂时的。这种乐观的心态与伊朗独特的历史密切相关,古代史中,伊朗多次雄踞西亚,也多次被异族征服,但这并没有动摇伊朗人的大国意识。在近现代史上,伊朗曾有过横扫印度、打破土耳其、威逼俄国的辉煌,也有过被英俄宰割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但伊朗人从未丧失过大国信念,最终恢复了地区强国的地位。伊朗在处于不利地位时,常常暂时承认现状,韬光养晦,本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信念,在国际形势转变之时果断出击,夺回领土和权益。

17世纪对奥斯曼帝国先退让再反击

17世纪20~50年代,伊朗遭到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的两面夹击,乌兹别克人一度控制了呼罗珊地区。伊朗不得不在1555年与奥斯曼帝国签订阿马西亚和约,割让西阿塞拜疆和两河流域。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又遭到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夹击,在争取外援失败的情况下,被迫采取东拼西让的策略,1590年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尔和约,将西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部分格雷斯坦让给奥斯曼帝国,古都大不里士也拱手相让,还让海尔达·米尔扎王子作为人质留在奥斯曼宫廷中。阿巴斯一世利用暂时让步赢得的时间,改造了炮兵部队,使得伊朗军队赶上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据斯塔夫里亚诺斯的《全球通史》引用当时作者的记载:“这位颇有势力的波斯人学会了(英国冒险家)谢利弟兄的战略和战术⋯⋯现在,他已拥有500门大炮和6000名滑膛枪手⋯⋯因此,这位阿巴斯已经从土耳其人那里夺得七个大行省,包括从杰尔宾特到巴格达之间的地区;现在,他仍瞪大着眼,张大着嘴,展开着双手,企图搜寻、吞咽和获取更多的东西。为了发展生产,阿巴斯一世还聘请了300名烧制瓷器的中国工匠及其家属在伊斯法罕定居,大大提升了本国瓷器生产水平,让伊朗瓷器远销国外,壮大了国家经济力量。

不久,乌兹别克的两个汗王相继死去,伊朗军队乘机收复了呼罗珊全境和赫拉特,并攻入阿姆河以南和坎大哈等地。

在击败乌兹别克人之后,伊朗经过充分准备,1603年对奥斯曼帝国开战,收复沦陷18年的故都大不里士,夺回大片失地。1613年伊朗与奥斯曼签署第二次伊斯坦布尔和约,伊朗收回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等地。1618年双方又签署埃里温和约,伊朗收回格鲁吉亚。1623年,伊朗进军两河流域,占领了巴格达,1628年又攻克迪亚巴克尔和巴士拉,全部收回了100多年前被奥斯曼占领的土地。1622年,伊朗收复了1591年被莫卧儿帝国占领的坎大哈地区。

18世纪对俄国、土耳其先隐忍后报仇

1722年,俄国利用伊朗内乱和阿富汗人入侵,联合中国的蒙古人在东欧建立的土尔扈特汗国,出兵南下占领达吉斯坦的杰尔宾特,1723年夏占领巴库。1723年春,奥斯曼帝国趁火打劫,占领了格鲁吉亚和伊朗本土的西北部。1724年,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瓜分伊朗北部地区的条约,规定里海南岸和西南岸各省划归俄国,外高加索其他地区以及包括著名城市大不里士、哈马丹、科尔曼沙赫在内的伊朗西北部划归奥斯曼帝国。

处于分裂状态的伊朗国力孱弱,其统治者——萨法维王朝后裔塔赫马斯普二世在表面上接受了条件,虽被一些历史学家指责为丧权辱国,但也暂时防止了俄土军队深入,为伊朗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1729年,塔赫马斯普的部将纳第尔采取围魏救赵的打法,北上呼罗珊,攻下赫拉特,抄了阿富汗人的老巢,随后在伊斯法罕不远处地一个村庄,几乎全歼了有奥斯曼炮兵支援的阿富汗人军队,阿富汗人头领阿西拉夫逃跑中在伊朗东南部被杀,纳第尔的军队趁胜追击,很快结束阿富汗人在伊朗的占领。

1730年,纳第尔转而向西攻击奥斯曼人,收复了7年前丧失的伊朗西部疆土。

1725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去世,国内亲德意志派与本土派贵族争权夺利,外部面临瑞典和奥斯曼土耳其复仇的威胁,对中国准噶尔部的侵略也惨遭失败,原来的盟友土尔扈特汗国向奥斯曼帝国和伊朗示好,俄国处境困难。1735年,俄国被迫与伊朗签订冈扎条约,将里海南岸、巴库和杰尔宾特周边地区归还伊朗,还约定双方结盟对付奥斯曼土耳其人,保证不单独与奥斯曼帝国议和。伊朗不费一枪一弹,就收回了被俄国侵占10多年的疆土,还获得了对抗土耳其的盟友。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环球财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