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国:南方周末祈盼中国爆发经济危机

金融 2012-09-05 10:29        

南方周末祈盼中国爆发经济危机

2012-01-16南方周末发文《推进改革,中国经济的天就晴了》,其不惜通过搞垮中国经济来趁火打劫掠夺人民狼子野心表露无疑。该文借吴敬琏弟子李佐军之口欢呼经济危机在2013年降临中国,并坦言这是大好事:“经济危机发生也没什么可怕的”,是“好事”,这样可以倒逼中国的转型和改革。自由派,就是一帮纵火犯。以下是原文。http://www.infzm.com/content/67454

推进改革,中国经济的天就晴了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冯禹丁发自:北京最后更新:2012-01-1608:46:02

2011年4月27日,在“免费午餐”的帮助下,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大坪坡村小的41名孩子第一次吃上了热午饭。图为一位同学给没上学的弟弟喂饭。如何实现民富是中国改革的一大挑战。(王立三/东方IC/图)

2011年,再次丈量了经济从热到冷的距离可以有多短:这一年,以抗通胀开始,以保增长结束。

而在内需和出口都难当大任之际,政府再次被推上前台,试图扮演力挽狂澜的角色。

这似乎是个自然的选择。10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1%,是居民收入增速的3倍,GDP增速的两倍多。2011年1月至11月,财政收入增速依然一骑绝尘,同比增长26.8%,是GDP增长的三倍。而在国民收入这张大饼中,政府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而居民收入比重却在下降。

不管是客观需求还是主观冲动,资本积累的悬殊格局决定了各级政府维持GDP增速的首选,必然是亲自操盘。

2011年年底,在民营企业正处于艰难时世的浙江温州,记者看到2011年温州政府红头文件上明确写道,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率不足(从37%下降到2010年的31.8%),政府在公共品领域的投入不足,因此今后5年要确保每年投资率都达到50%。

事实上,温州政府要走的这条路是整个中国早已踽踽前行多年的路。

“马太效应”的路径依赖

“过去八年的中国经济,最本质的特征是财政的扩张,”中国社科院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近日撰文说,“地根撬动银根,地方政府用楼价来撬动整体地价估值水平,然后招商引资撬动银根,支撑投资的扩张。这是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主线。”

他把地方政府比喻为投资方,其资本金是土地供给,而利润则是“财政收入、就业、GDP以及日后的政治晋升”。

这一经济扩张模式导致中国在完全进入过剩型经济后的2003年-2011年,大部分资源被配置在低效率的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共投资的全面提速成为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从而引致了其间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

根据西方经济学,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投资行为必然带来“挤出效应”和无效率,而投资率过高的经济体也必然面临产能过剩和经济忽冷忽热的挑战。事实上,这些挑战在中国经济近些年的现实中不断得到验证。

据报道,2012年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落实在以新一代互联网标准、电动汽车配套设施、核能设备基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上,“以产业升级提升中国经济内生性质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倾力扶持和补贴的LED、风电、光伏太阳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在2011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泡沫破灭、经营困难和倒闭潮。

近日,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批评各地政府纷纷上马“云计算”项目,“不少地方连云计算的概念、作用都没搞清楚,就匆忙圈云基地,那不叫云,那叫浪费,那叫烧钱。”

2011年,与政府急功近利地四处“烧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企业家们难以为继后的跳楼、“跑路”、暴力抗税、变卖资产和移民潮。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近日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指出,根据他的考察,如果不偷税、漏税,90%的民营企业肯定会倒闭。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则透露,2011年他在江浙一带的调研表明,遭遇危机濒临倒闭的企业达60%。

近些年,中国经济似乎在步入一种“马太效应”的路径依赖:掌握土地、资金和垄断行业进入牌照等资源的政府及其麾下的国有经济部门,主导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节奏和质量,虽然它隳突乎东西南北却屡陷于不得要领、进退失据或无作为的窘迫,但因为生存于融资难、进入壁垒高和沉重税负等多重天花板之下的民营经济部门逐渐式微,为解决事关社会稳定的就业和GDP增速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走上前台祭出财政性投资这一老杀招,从而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地介入到具体经济活动中。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四月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