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国:不应夸大中国与西方的能耗水平差距

金融 2012-09-30 16:17        

近日某媒体发文称“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此论一出,反响强烈,在许多人眼里这又成了中国能源浪费严重和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的一个力证。

但在同样也是经媒体发布的2011年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报告则认为中国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印度的0.8倍,这与前述数字的差异是巨大。

碍于统计数据向来需要权威机构组织人力物力去核对,所以笔者难以通过一己之力来查证上述两种观点的统计方法是否合理以及统计数字是否准确。不过,相比之取得普遍共识的当前中国GDP约为美国的一半、能耗总量则已经于2010年超过美国的事实来看,称中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倍,以及称是美国的6倍相比的说法,后者肯定比前者离事实更远。

该媒体对于中国单位GDP能耗的报道显然在于抨击中国的产业结构设置,当然,对于中国产业结构之类的话题的确需要媒体去进行报道,媒体对各个行业真实的产能以及能耗的调查与披露,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够为国家制定产业结构相关政策提供参照。

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这篇报道中,单纯用单位GDP能耗来判断一个国家的能源效率和技术发展水平,是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的。

我们知道,因为各国的产业结构不同,且每一种产业的能耗又各不相同,所以,在当前的中国,由于重化工业蓬勃发展,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远高于中国。与服务业主导的第三产业相比,以工业制造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的单位能耗自然要高出许多。而今天的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全球大约一半的钢材、水泥、玻璃、电解铝等,都由中国生产并使用,中国能耗总量趋高是必然结果。

相比之下,美国的GDP中有许多是由华尔街的金融投机以及高成本的诉讼行为贡献的,中国则是更多地依靠钢铁冶炼以及架桥修路盖楼等建设项目。两者尽管在计算GDP的时候最后都可以表现为同样的数字,但是其单位能耗的差别就很大,对我们的生活的实际影响也很不一样。

所以,我们与其去比较不同国情下的单位GDP能耗这个参数,还不如去比较某一具体产品的单位能耗,这样才能比出真正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更为有益——比如生产每吨钢、每吨水泥、每吨电解铝的能耗和排放是多少。若是采用这一方法,就会发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某些方面甚至呈后来居上之势。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卷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在主要高耗能产品单位的能耗比较中,中国2009年的火电厂发电煤耗是日本同年的1.1倍,钢可比能耗在2009年则是日本的1.1倍,2008年中国的水泥综合能耗则是日本的1.2倍。

其实,中国近年以来的产业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单位能耗不断降低。比如钢铁业,不论是宝钢、曹妃甸冀钢、鲅鱼圈鞍钢以及宝钢武钢正在湛江东海岛开工的新工厂,还是张家港长江边上的中国最大的私企沙钢,中国的这些钢企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石化方面,中国已于去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乙烯第一生产国,且其核心生产设备也不再依靠引进;火电方面,中国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核电方面,中国核电已经跻身竞标建设老牌工业国英国电站的行列;输变电方面,成熟的特高压技术全球独中国一家;水泥业方面,中国不仅是第一产能大国,技术水平也不容小觑。

而根据我们自身的生活感觉与常识,我们也应该能够对该媒体披露的中国单位GDP能耗数据的夸张做法上有所警觉,比如,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出口第一大国,产品在世界上自然有竞争力,依赖产品的低成本是重要原因,而能耗正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产业的能耗水平如果数倍高于发达国家,其产品的成本又怎能降下来?中国又怎么会被外媒形容成为世界工厂呢?

实际上,中国政府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甚至将节能减排指标写进五年规划来强制推行。这一努力效果明显,中国的落后产能被大量强制性淘汰,类似于小钢厂、小电厂、小煤矿、小造纸厂等高耗能企业被大量关停并被强制引导转业。对此,西方政要和学者中予以肯定甚至表示羡慕者不胜枚举。

中国正处在快速的变化当中,可惜的是,许多人——包括许多媒体,未能跟上这一转变,依旧一方面把中国能源效率低下、制造业无法占领高端领域等视为当然,一方面则视西方遥不可及。中国的发展如此惊人,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将会错过很多,包括媒体人梦寐以求的精彩故事。

责任编辑:godstear4u
来源: 四月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