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国:中国经济不是大而不强 左右应反思

热点 2014-05-09 13:44        

4月30日,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比较项目(ICP)发布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在2014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对此,“中国国内没有兴高采烈,反而引发反思狂潮”(叶檀:《GDP全球第一数字游戏背后的经济现实》)。美国经济陷入危机萎靡不振,叶檀女士不要求美国反思,反倒要求中国反思,这种逻辑真是无比非凡。“反思”论者们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经济大而不强,光有规模,没有效益,光有数量,没有质量,是“虚胖”(新华社:《中国经济应警惕虚胖 沾沾自喜无益改革发展》),不过是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为处在高端的西方打工而已,云云。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了“赶英超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0年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以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每当出现一次这样的超越,“反思”论者们就嚷嚷着要中国进行反思。 

“反思”论占有很大市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媒体的主流,但是在笔者看来,它并不符合事实,并没有跟上当前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事实上,中国经济既大且强,中国工业正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反思”论者们论说时总是大而化之的,如“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之类的,似乎这是既定事实而无需证明,但是,只要进入细节领域,马上就还会发现他们是无根据的信口开河而已。请问媒体人与学者们,像采矿业、化工业、制造业、工程施工业等这些现代工业的主要门类,中国在哪一项里面是落后的呢?

采矿业里面,中国煤炭采量世界第一,开采技术世界一流,这没人能反对吧。石油行业,中国石油油质差,储存条件差,别人找不到油气的地方中国找到了,别人不愿采不能采的地块,中国采出来了,这能叫技术差?中石化的高含硫气田开采技术与中石油的高含水油田采集技术,世界领先,这也没人能否认吧。最近,中石化独立掌握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新闻也引起公众注意了,页岩气可是只有美国与加拿大掌握的技术,而且中国的页岩气开采条件比美国要差得多。

能源领域,最好的水电站、核电站、火电厂全在中国,这也应该无人否认吧。

化工领域,中国也全面推进。烟台万华、神华煤制油项目、国投罗布泊钾盐项目、镇海石化等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化工企业。

在交通领域,铁路的例子就不举了,就说说港口运输,从秦皇岛港青岛港到洋山港宁波港,从集装箱到散货,中国的港口装卸效率也是全世界第一。

在建筑业与工程施工业,“中国速度”更是令世界刮目相看。看看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与刚刚贯通的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等,就可知道中国在无论在施工技术还是在施工速度方面都是世界第一且无人堪与伯仲了。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更是百花齐放。众所周知,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且具有完全的自主产权。在近期数次出访中,李克强当起了“高铁推销员”。李克强对中国高铁的评价是:“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在个别零件或设备环节,如高铁轮对和牵引系统的IGBT模块技术,一直为西方极少数老牌企业所垄断,中国也没能掌握,如今,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2012年11月,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高铁车轮生产线在太重集团铁路工业区正式投产,其二期工程还将包括重轴和轮对生产线。未来,中国高铁的车轮和轮轴将换成国产货。另据报道,中国南车建造的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试生产的芯片已经通过了技术专家鉴定,将于2014年6月全线投产,南车也因此而挤入全球全面掌握IGBT芯片技术研发、模块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的少数企业之列。

中国领导人出访时不再推销裤子衬衫、玩具家电,而是推销高铁这样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突出地折射出中国工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尽管这似乎不入叶檀女士的法眼。在整个“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中,像高铁这样的的处在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的产品并非是一枝独秀。比如,华为中兴正在蚕食爱立信、西门子的市场,济南二机床正在向底特律提供全球速度最快的汽车冲压生产线,中石化正在给沙特建设超大型的炼油厂,北车齐齐哈尔厂向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轴重最大、载重最高的铁路货车,中国生产的盾构机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修建地铁,中国在帮助昔日的“老大哥”俄罗斯建设现代化钢厂,中远船务为挪威石油公司生产深海钻井平台,振华重工为韩国三星建造全球最大的起重船,三一的泵车帮助日本处理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国的特高压技术被接受为国际标准,国家电网中标巴西的特高压项目,兵器工业公司的红旗-9防空导弹击败了美欧俄等竞争对手在土耳其中标,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向上海电气无锡透平叶片厂订购高温合金低压涡轮盘锻件,等等。

中国工业,不仅能制造衬衫裤子,还能制造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有规模,还有质量;不仅能造“壳”,还能制造“芯”;不仅能山寨,还能创新。2013年10月30日,来华访问的美国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表示,根据一项双边合作协议,中国将向美国在建的核电站提供设备。自主建造与设计核电核心设备,其意义类似于高铁。中国的核电技术,前脚还在从法国、美国等国引进、消化,后脚就已经在进行对外输出了。

中国经济和中国的对外贸易正迈入拿高铁换大米、核电设备换猪蹄、重载列车与矿山装卸车换矿石、大型成套设备换石油、火电水电机组换牛肉的时代,继续固守“加工贸易”、“衬衫换飞机”之类的老黄历,无异于削足适履。

今年3月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消息公布后,某财经评论员(张茉楠女士)认为中国经济徒有规模,“顺差在中国,利润却在国外”。对此,该女士并没有对她的观点提供数据支持或经验支持。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不赚钱”的中国企业在全球五百强中的席位却快速激增呢?为何赚了大钱的西方企业的席位却越来越少呢?只要稍微对照一下事实,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据研发、品牌销售渠道等高端环节,而把加工、组装、制造等相对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环节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越来越站不住脚了。第一,中国的研发能力正在快速增强。第二,制造环节并不“低端”,且常常与研发密不可分,谁敢说制造核电设备不赚钱呢?

东风西风,此长彼消,所谓的发达国家也发生了分化,有一些渐呈老态,徒有发达之名了。比如,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是铁矿煤矿等初级原料,而中国则向澳大利亚出口装载矿石的大型矿山自卸车,将矿石从内陆运到港口的重载铁路货运机车,中国甚至还要直接参与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港口和铁路建设。一个矿业国,一个工业国,谁更像发达国家呢?再如,近期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准备拿猪精液、猪蹄来交换中国的电信设备、核电设备以及高铁。老本吃得差不多了。到底谁处在价值链高端呢?

前不久,笔者曾去重庆参观了中石化页岩气开采项目,对页岩气从勘探、钻井、压裂、试气、输送气的整个过程有了很直观的了解。期间发现,中石化不少一线工人、工程师因对自己掌握世界一流技术而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且毫不掩饰,溢于言表(其收入偏低,此事另论)。这些工人、工程师,人家干吗要进行“反思”?中国今天一个很反常的现象就是干活的寂寂无声,不干活耍嘴皮子的则霸占着话语权,还教训干活的要“反思”。

2014/5/6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观察者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