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卖矛故事与利益诱导
■ 《环球财经》编委 摩罗
自相矛盾的故事启示了什么道理?
文化与利益的关系无所不在,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故事,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战国时期,中原的大学者韩非子在他的文章中,编了一个楚国人的卖矛、卖盾的故事。楚国是南方蛮族,韩非子是中原地区韩国的王子(国君之子),他拿楚国人来编排笑话,本身就表现了中原华夏民族对于蛮夷之邦在话语权上的优势。中原人是老大,编排蛮夷的笑话,就是批判蛮夷劣根性的一种方式。
韩非子设置了一个楚国人到街上去卖矛的情景。卖矛者说,我这个矛最锋利,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穿的。这个人光卖矛倒也罢了,同时他还卖盾,刚刚为矛做了几句广告,他又为他的盾做广告说,我这个盾呀,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穿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我的盾坚不可摧——这无非就是一个生意人的广告,极力夸张他的产品性能不凡。像这样的广告,今天的电视上、网络上成千上万,谁也不会当真。可是韩非子当真了,他安排一个顾客对这个楚国人说,假如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如何?有了这么一个提问,楚人卖矛者的两个广告打架了。两个广告一打架,两个广告都不能成立。于是韩非子很成功地用这个故事讲清楚了他所要讲的道理,而且很成功地对南蛮之国进行了一次国民性劣根性批判:你看这个楚人多愚蠢,就出这么个馊点子,给自己下不了台。这个寓言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我们能从“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故事中得到多少启示?
卖矛者在他卖矛的过程中,建构了一种文化权力,什么样的权力呢?他是卖矛的人,他对这些矛的了解肯定多于常人,也多于顾客。他对这个矛是拥有某种解释的权威。他用权威的语气告诉我们说,我这个矛真是无坚不摧,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刺穿,没有它刺不穿的东西。
他建构这么一条关于矛的知识,这么一个文化上的判断,此时卖矛人就成为一个创造文化的主体。他创造这条知识和这个判断,动力在哪里?
他是不是为了追求真理,像中国人说的那样,追求大道?或者他是不是像西方人所说的一样,是为了上帝?或者像中国文人所习惯于理解的,是为了创造知识,繁荣人文精神,造福世界?
其实我们都知道,卖矛人创造这个文化上的判断,其动力来自利益。他把这个矛卖出去了,他才能拿到钱,才有利益。而为了促使这个矛销得更快,他给这个矛做了一个文化的包装,夸赞它无比锋利,无坚不摧。这种包装是为了诱导你喜欢他的矛,诱导你赶快成交,把钱交到他的手上。
世界上的所谓知识,所谓文化,就是由各种卖矛者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出于各自的目的创造起来的。以此类推,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群体,它创造文化,都是一个很现实的行为,不是像现在的中国“书呆子”所说的这样,是一个纯精神活动。创造文化是非常实际、非常现实的事情。
文化既是十字架也是善款箱
每个民族所创造的卖矛诱导体系,都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体系。
一个民族要在周边紧张的民族关系中,拥有立足的力量,打开你的生存空间,同时还要找到一种方式,跟周边的民族形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格局和形势,那么就要找到一系列的说法,让周边民族对你刮目相看,承认你的优势,认可你的利益,尊重你的意愿和诉求,你就得有一套说法来证明你的高贵(比如上帝的选民之类),维护你的权力,拓展你的利益。
光有“一个”说法不够,你必须有“一系列”的说法,这一系列的说话才能自成一体,才能在遭遇挑战的时候自圆其说,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楚国卖矛人的行为很简单,就是卖一些矛,挣你十文八文钱,所以他只要有那么两条知识就可以,卖矛时就说矛最锋利,卖盾时就说盾最坚固。他只准备了这两条知识,第三条他就没有了,所以遇到那个顾客挑战时,他就无言以对,只能夹着尾巴收场。
一个民族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要想维系他们的生存,拓展他们的利益,光有一两条关于矛和盾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言说体系。这个复杂的知识体系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锦囊,锦囊之内装的每一条知识都是一条妙计,遇到挑战时,这无数锦囊妙计就组织起来,相互补充、相互论证、相互注释,还能够相互交媾衍生出更多的妙计。
所有这些妙计形成一种高深莫测、势不可挡的力量,有效地维护着这个民族的优势地位,捍卫着并不断拓展着这个民族的利益。当你企图挑战这个民族的利益的时候,你就得踹碎它的文化体系,可是这个文化体系深邃庞大犹如迷宫,你一进去就在里边迷路了,根本不知道哪里可以踹之,即使勉强踹一脚也毫无效果。
举个例子,让朋友们放松一下。比如今天流行于全世界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就不像楚国人那样只有两条简单的结论,而是像恒河的沙那样多的西方学者,创造了恒河的沙那样多的知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卖矛诱导体系,诱骗你相信、上当。如果有人想戳穿它、否定它,不是一件容易事。它足以让其他民族的学者在里面迷路、晕厥,你迷了、晕了,通常自然就膜拜它了。
最后,被征服民族不但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文化体系,乖乖地把利益送给这个居于“中心”的种族,被征服民族的知识分子还必定会鹦鹉学舌地传播那个“西方中心主义学说”,并因为自己能够率先理解“中心”种族的西方中心主义学说而骄傲。
当他们这样帮着维护西方中心主义学说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维护了西方种族掠夺全世界的权力,以及他们的相关利益。中国有恒河的沙那么多的学者,天天在论证西方文化的高贵,天天在否定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正当性,天天在教导国人把西方文化作为标准,实际上都是在教导国人服务于西方人的利益。他们一辈子腾云驾雾在西方中心主义学说的掌心翻筋斗,一个筋斗把自己翻成了西方高校册封的博士,两个筋斗把自己翻成了中国高校册封的教授,三个筋斗把自己翻成了西方人册封的公共知识分子,四个筋斗把自己翻成了西方人册封的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领袖。其实这些册封本身,就是他们的卖矛诱导体系的一部分,这些命名就是他们的锦囊妙计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教堂和寺庙,不但有十字架或佛像,还有善款箱。十字架或佛像都是神圣的符号,用来拯救或征服你的心灵,然后就把你引导到善款箱的边上。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既是让你朝拜的十字架和佛像,也是善款箱,来者是要送钱的,再脏的钞票它也不嫌。你让善款箱老空着,就说明你的信仰不诚不坚。每一种文化和宗教,都不允许你的信仰不诚不坚。
卖矛诱导体系与善款箱
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所创造的文化,都是为了维护某个特定圈子的利益,我们把这些民族国家命名为小圈子,而这个小圈子之外的所有其他民族国家,都是它所对应的大圈子。所有民族国家创造自己的文化,都是为了维护自己这个小圈子的利益,而千方百计地把大圈子的利益,通过或抢劫、或诈骗、或征税、或诱导、或募捐的方式,转化为自己小圈子的利益,这是文化的奥秘。抢劫是战争文化,诈骗是外交文化,征税是政治文化,诱导和募捐就是慈善文化,精神洗脑和宗教灌输就是人文文化。
人文文化就是一个卖矛诱导体系,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诱导别人将钱投进自己设定的善款箱。而善款箱的钥匙永远掌握在创造文化的那个群体手中。
再强调一遍,文化的奥秘就是这样,把大圈子的利益转化为自己小圈子的利益,转化得越多越好。
责任编辑:翟琳琳
来源:
《环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