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芹:北京公交涨价与“发达”国家的奥秘

热点 2014-12-31 18:44        

解剖学系列之十七  

北京公交涨价与“发达”国家的奥秘

——匮乏感、充裕感与社会舒适度 

【在本文开始之前,我要先声明一下,本人并不反对公交适度涨价。所以请不要事先选择立场,而失去思考能力。】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其“社会舒适度”密切相关。在吃饱穿暖之生存本能已基本解决的社会,由充裕感保障的“社会舒适度”并不是大富大贵,与一个地方有多少奢侈品商场、珠宝城、摩天大厦没有必然联系,亦与个人财富无关,而是将公共生活领域的匮乏感降至国家能力所及的最低程度。这才是发达国家的奥秘。)

2014年12月27日这天,我在公交88路上听到一对夫妇的对话。当时天已黑,公车正穿过西单往北开。从两人年龄看大概已退休,但离乘免费公车的岁数尚远。只听女人说:嗨,今儿出来就是特意来最后享受一次4毛钱的车。男人应道:从今往后,没事就呆在家别出来了。他们的话提醒我看了看新贴出来次日将实行的价目表,全程从1块跃升至4 块,这才惊悟等待我们的其实不是涨价,涨价最坏涨一倍(这是我曾以为的结局且并不反对),而是变换“体制”, 离开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质,走向市场。一个没有“一票”(从头到尾一个价)、“日票”(一日之内随便使用)、“周票”、“月票”、“年票”(这在保持国营公共交通的国家是正常而普遍的多选择票制),近乎惩戒性的全盘累进加价、且一夜之间百分之几百的提价,那乘客就已经不再是国家予以呵护的对象,而是公交公司赚钱的对象。什么事情都有个性质问题,性质变了,一切就都变了。

“发达”国家这个概念我们这些年听得多了,不光道听途说,越来越多的人还能亲身体会对比,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其实对于小民切身感受来说,一国军事上雄霸天下、GDP排名老大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对他,国家发达不发达,不在宏大的数字和宣言,而在微小的感受,介于匮乏感与充裕感之间,有时真是一线之牵。

一个人走进某个社会,如果他不是权贵,没法在人群之上甚至人群之外过活,他的幸福或困苦感除了自身个性和运气等因素,主要就取决于夹在匮乏感和充裕感之间的“社会舒适度”。这就像一根杠杆,当匮乏感占上风,舒适度就下降,人的困苦感就多过幸福感;反之,当充裕感占上风,舒适度就上升,幸福感就溢过了困苦感。剔除个人品质的因素,“社会舒适度”,尤其长时期、不间断的舒适度,会帮助人抵御本能的支配,活得更有风度和尊严。

由此可见,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其“社会舒适度”密切相关。在吃饱穿暖之生存本能已基本解决的社会,由充裕感保障的“社会舒适度”并不是大富大贵,与一个地方有多少奢侈品商场、珠宝城、摩天大厦没有必然联系,亦与个人财富无关,而是将公共生活领域的匮乏感降至国家能力所及的最低程度。这才是发达国家的奥秘。

记得从高铁开通一直到去年,我去上海或江南某地,想订那些较好时段及最短时程的车次,只要不是节假日,一般第二天走,头天晚上还能订到。这在今天已经让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小事,却令我这个过来人感慨万千。当年我离开江南跑到北方上大学,每年寒暑假都遇火车票问题,从南返北有我父亲保障,可由于那时不能买往返票,从北回南求一张卧铺就难了。不准买往返票、不能预订更不能异地订购、车少人多这些旅行的困苦和不便,当时全都有短缺经济这一替罪羊,尽管我以为全都推到这只替罪羊身上而无视人的因素有失偏颇。某次我寒假乘坐铺夜车回去,遭遇安全问题,自此若无卧铺直达我便改乘飞机。那时国航尚没有波音和空客大飞机,只有一种装几十人的小飞机,颠跛得厉害,一走下舷梯便大吐。那会儿从南到北一次旅行是很折腾人的事,时常为了一点舒适度就得惊师动众。

后来我到了西方,才渐次体味“发达”的滋味究竟是什么,那其实不是个人手上的钞票有多少,或国家是不是随时能去欺负弱国,而是社会公共生活匮乏感的降低和充裕感的提升,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舒适度。如果说在市场天下的社会,国家不能直接保障个人生活的舒适度,那么国家能力直接能作用到的便只有一些公益事业,如医疗、公交、教育等,这个钱一国只要没有债台高筑是要舍得花的,因为意义非凡,直接关系到一国能为生活其中的普遍民众提供的“社会舒适度”。而“社会舒适度”才是发达与否的真正标准。本文开场记录的那对夫妇27日之后失去的不是其他,就是这个社会曾经给予他们的一点点舒适度。他们不是从此乘不起公车了,而是从此要精打细算地乘,甚至尽可能不乘了。从这个角度切入,丢掉的的确不是生活必需,而是我们本文重点要谈的由匮乏感与充裕感左右的“社会舒适度”。

责任编辑:阿布
来源: 四月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