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保守主义支持坐月子?

文化 2011-08-02 22:37        

7月13日,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科普文章《为什么坐月子是传统陋习》。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古代卫生条件差,产妇常因为感染细菌,发生严重感染而死亡。由于严重感染时的症状之一是发高烧、打寒颤,古人便误以为是“伤风”“受凉”,由此形成了坐月子时要紧闭门窗,同时禁止产妇洗头、洗澡等习俗,殊不知这些做法是不卫生的,反而更加大了产妇发生严重感染的几率。在现代医学看来,像这样的习俗就是传统陋习,应该废弃。

这样的言论一出,方舟子立刻在网上遭到了激烈的质疑和攻击。反对方舟子的人,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既然是传统,就一定有它的道理”。鉴于这样的思路常常被称为“保守主义”,由此让我想就什么是保守主义说几句话。

简单地说,保守主义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传统的意义进行辩护,说明这些传统在今天也仍然有价值。这种辩护绝不是“既然是传统,就一定有它的道理”这种拒绝一切讨论的僵化逻辑,而是要用某套价值体系对全部传统进行评价,然后支持其中的正面传统。由于采用的价值体系不同,不同的保守主义者眼中的正面传统也不相同。

科学也是一套价值体系,是实证主义的价值体系,在用这套价值体系对传统进行评价的“实证保守主义”看来,方舟子对坐月子习俗由来的解释是很有说服力的,因此他把坐月子视为陋习,视为负面传统的判断,也是正确的,这种负面传统在今天当然是不值得弘扬的。事实上,现代医学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是相当广泛的。以感冒为例,无论东方西方,传统上认为和天气冷有关,以致英语中的cold(冷)一词至今还有“感冒”之义。然而现代医学揭示,只要病毒侵入鼻腔,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感染,其中约3/4的人会发病,和天气冷热并无直接关系。寒冷季节之所以感冒多发,不过是因为这时候人们大多聚集在室内,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罢了。只要多了解这些知识,就不会觉得方舟子对坐月子的批评有多惊世骇俗。反之,在那些对科学价值体系缺乏信任、对中医等传统“整体思维”颇有好感的非实证的保守主义者看来,坐月子因为符合中医理论,因此是一种正面传统,在今天当然还值得弘扬。

保守主义的第二个层面,是在负面传统终将废弃的前提之下,反对激进的革命,而主张缓慢的改良。这种方法论也可以用多种价值体系来论证。实证保守主义认为,变革应该是经济的,在种种变革方式中,应该采取效率最高、代价最少的方式。而通过对几百年来世界各国现代化变革史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在多数情况下,通过改良而不是革命实现变革,效率其实更高,代价其实更小,而且往往是社会的自发选择。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改良是更经济的变革方式,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在实证保守主义看来,方舟子在报纸上直斥坐月子是传统陋习是有必要的,因为对历史的总结同样表明,在一个言论较为自由的社会中,变革往往是以一两个人的“呐喊”为引信而展开的。但是,坐月子这个传统绝不是光靠几声“呐喊”就可以废除的。即使不考虑非科学的价值体系对国人的深重影响,由于支持坐月子的理论将坐月子和健康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功地传播了“不坐月子就会落病”的恐慌心理,仅这一点就足以保证坐月子这个传统的顽固性。这就好比在科学上,雷雨天打手机会引雷殛身是无稽之谈,但出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大多数人逢雷雨天,还是宁可不打电话,甚至将手机关机。这种对生病、死亡的恐惧,和由此带来的种种看似非理性的规避行为,本来也是人类的进化心理,是不能不正视的。因此,对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传统,我们在剖析其具体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心理定势本身的巨大力量。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政府(卫生部门)的提倡,没有医院的普遍配合,想靠民间的力量就废除坐月子的传统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有国家力量参与,坐月子的废除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改良过程,反之,遽然改变,其效果会适得其反。在这个问题上,真心想推动变革的人,完全可以争取政府的支持,以求最佳效率和效果。与此同时,对变革的漫长,心理上应有所准备。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经略杂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