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问题

教育 2017-01-06 09:08        

评论:冷静看待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2011年11月21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来大学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也有望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这句话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让爱读书的社会公众多了一份期待。

2012年4月5日,新京报记者在对北京高校图书馆进行探访后,发出“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设门槛”的报道,指出目前已向社会开放的多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设置门槛,“使校外读者望‘图’兴叹”。报道还指出,近期由在京110余家图书馆联合发起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中,其他尚未对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目前也没有实现开放的确定时间表。

此文一出,顿时令公众认为“高校也在玩把戏”。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校图”)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高校图书馆目前没能完全开放,不是高校图书馆的错,究其原因是机制问题,舆论导向不能一直压着高校图书馆,政府才应该是站出来承担舆论压力的机构。

笔者认为,公众对校图当前的误解,最根本之原因是对其与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公图”)的基本定义及主要任务不熟知所导致。

高校图书馆VS公共图书馆

首先,我们将校图与公图的特点、主要任务等几个因素进行了解和比较。

校图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是指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等,是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公共图书馆

公图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其特点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在对高等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定义及主要任务进行对比后,我们发现有如下几种区别。

由此可见,我国对校图和公图的定义及主要任务区分的非常明显。正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的观点,“应该让读者知道,高校图书馆并不是对所有公众都有价值,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是用来解决学术性问题的,一般性的阅读需求更适合去公共图书馆,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人力、资金的占用。”

因此,笔者认为,从国家的根本制度上来讲,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于社会大众,本身就违背了其最初制定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这是一个机制问题。而高校图书馆免费为社会开放又是大势所趋,各大高校也在努力为这一公益性事业转变思想,付诸于行动。希望社会民众能给予各高校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开放不是错,把压力和包袱甩给高校图书馆更不是好的解决办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