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歼-31隐身战机首飞的幕后较量

热点 2012-11-02 07:54        

歼-31隐身战机作为中国第四代第二款隐身战机于2012年10月31日首飞成功,确实可喜可贺!这让中国未来的武器库内多了一款可选的优异武器装备。而不再是歼-20的孤掌难鸣。

随着中国二型隐身战机的先后试飞,已经说明中国空军装备研制开始从计划经济逐渐走向了市场经济状态。尽管还不是完全的是市场化,但至少说明了市场在战机研制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是谁呢?就是军方。按照道理来讲,军方需要什么装备,厂家就需要研制什么武器,这才是科学和严禁的。但长期以来我们恰好是反过来的,厂家研制什么,部队就要用什么,学什么,这有点不切实际,毕竟战场不是工程师想象出来的东西,因此,只要军人只有战场才知道需要什么?但遗憾的是中国太久没有打过仗了,不知道战场需要什么,这就需要我们从外军的战场中找需求,找目标,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做什么?不然就有点缘木求鱼了。毕竟有些中国军人也不懂这个现代战争该怎么打,很多也是电影电视和资料片里面学到的,而不是亲身经历的。美军之所以强大就在于不断的新需求和新问题摆在眼前,这就是实际战场环境带来的武器实用性的体现。

歼-31战机和歼-20战机都是中国两大航空集团的杰作,但毕竟还是有点竞争的,分工是有的,但竞争也是激烈的,毕竟牵扯到谁立项谁受益的大问题。之所以歼-20首先试飞并得到军方的认可,主要是两个含义,一是成飞还是走了市场化道路,让歼-20从图纸变成真机时间短,让中国高层心里有底,毕竟2005年美军的F-22就已经服役了,时不我待。而老大哥的沈飞任务中,尤其是仿制和升级任务,加之第一代舰载机等,让他们任务量比较饱满,毕竟是大锅饭的体制,安排什么就干什么,反正资金不愁。但作为新一代的歼-31战机,军方要求高,进度又紧,但自身实力有点问题,或许很快拿出方案来有点困难,另外毕竟是大锅饭体制沿袭下来的,所有配套都需要依靠原来的厂家支持,这就会让试制样机价格居高不下,进度又难以保障,于是就耽误了下来。

正是歼-20的首飞,让沈飞看到了落后和被动窘境,或许此时的歼-15、歼-11B等战机已经形成既定模式,更能有足够精力研制新一代战机,于是歼-31有点姗姗来迟。毕竟沈飞的人老经验丰富,但胆子小点,成飞的人小经验少点,但胆子很大,尤其是经历了歼-10和“枭龙”的锻炼,胆子越发大了,这也就给他们拼时间拼进度也要赶在沈飞前试飞新机打下了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人不怕年轻,主要是有思路,这一点或许成飞更好点,毕竟沿袭旧体制下来的集团公司问题很多,效率或许不高,让成飞领了先。

不管如何,歼-20和歼-31都实现了首飞,这是在世界空军史上也是少有的案例,说明中国空军武器研发实力大大增强,但究竟谁先列装入役,还需要看这两家的实力较量。尽管服役后的分工或不同,但还是有竞争的成份在内。

责任编辑:魅影
来源: 作者博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