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 谁来补上“劳动光荣”这一课?

教育 2016-12-19 09:17        

据报道,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学生发起“拾荒者守望”行动,呼吁社会关注拾荒老人群体。项目聚集了武汉地区10余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周都会有大学生志愿者寻访、看望、帮扶拾荒老人。

当下,在整个社会普遍功利,很多人热衷于“商品等价交换”、对志愿服务嗤之以鼻,热衷于考公务员、羡慕当歌星、影星乃至草根明星,能一夜走红或暴富的时候,这些学生能够停下步履匆匆的脚步,关注那些默默为他人服务的普通劳动者,让“劳动者光荣”这一朴素的真理发扬光大,这种行为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动。

可是,我们也应看到,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劳动光荣”这一理念正在离他们远去,“劳动不再光荣”正在悄悄侵蚀校园净土。“五一”前,某学校有班主任搞了个小调查,了解孩子们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看法,48个孩子中有38个孩子表示“不喜欢劳动”,43个孩子表示“长大了宁愿闲着也不做工人农民”,40个孩子希望“当明星或大款、大官”。由此,联想到近几年发生在大学校园里“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争论,联想到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以及频频曝光的大学教授论文抄袭事件……可见,在不少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思想正在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不劳而获”乃至于“权力致富”“非法致富”。相比前者,近些年频频发生的这类事件更让人忧心、揪心。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谁来给学生们补上“劳动光荣”的这一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志愿者们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迈出这一步并不难,而且,在武汉地区已经发展到十几个高校数百名大学生参与,可见是深得人心之举。

其实,类似做法的高校也有不少,比如,近年来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开展的,让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走上讲台、走上前台活动等。据称在北大、清华,已经有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学校办起了“工友夜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志愿者,还将工友们的孩子教育问题纳入到服务内容,开展义务家教等活动;在南昌大学、长江职业学院等不少高校,探索恢复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以其作为必修课纳入“素质学分”等。

补上“劳动光荣”这一课,除了学校,家长不可或缺。因为,感受“劳动光荣”的前提是参与劳动而不是“不劳动”,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家长所缺失的。不是有报道吗?某学校组织学生大扫除,结果发现干活的全是家长;还有的学生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于饭盒有人刷,书包有人背,结果到了大学,就把脏衣服积攒起来邮寄回家,等到了大学毕业,这些孩子自然理所当然地当起了“啃老族”……

“劳动光荣”曾是我们这个民族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近些年之所以发生变化,其实,还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有学者指出,当一个社会收入分配严重向资本、权力倾斜,非劳动性收入远远超过劳动收入,劳动者权益屡屡受到侵犯且维权难以到位时,又怎能奢望普通的人们不崇拜权力、不仰望资本呢?“劳动光荣”又怎么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呢?从这个角度看,提升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相对财政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重,还普通劳动者以尊严才是治本之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