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何以变“火坑”?

教育 2016-12-09 10:02        

“你是否后悔当初上大学时学的专业?”现在看来,大多数人后悔了。正值高考填报专业的时期,“千万别报体”在微博上迅速蹿红。各行各行的“前辈”纷纷吐槽自己所学的专业。“千万别报保险精算,因为你学完也玩不过保险公司”、“千万别报广告设计,因为加班加到吐”……各种学科几乎无一幸免的遭到吐槽。

这些吐槽或许有些解读过度的成分,毕竟没有哪种职业是完美无缺的。但对某些职业的吐槽,却能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从业者的“一把辛酸泪”。很多人当初甚至是满怀理想激情,主动选择学习了某个专业,如今却视之如“火坑”,何以至此?

事实上,若细细探究这些吐槽,其并非是对职业本身的不满,而是对社会外在环境给职业成长造成种种困扰和无奈。

“千万别报医生,因为不知道哪天就倒下了”。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相比,医患矛盾给医生人身安全带来的危险,显然更让他们胆战心惊。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或许是不少人钟爱这一职业的原因,而在医患冲突愈演愈烈的当下,他们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千万别报法律,因为道理你懂的”。用法律伸张正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许多有志青年的理想。然而,目前国内法律尊严却因各种原因不断丧失,法律被轻视、甚至严重践踏,手握法律之器的律师已成为一种危险系数极高的职业。

今年的江西省理科状元吴呈杰,已经获得北大校长实名推荐,面对新闻专业很感兴趣的他,采访他的记者却表示不建议他学新闻。而在和父母商议后,他决定改报金融专业,同时辅修新闻。对此,网上一片叫好之声,都认为这些记者堪称“业界良心”。有着“无冕之王”之称的记者,如今也开始受到行业内部的集体自我否定。

曾经的理想,最终变为“火坑”。一份可能给人幸福感的职业,至少要具备以下两个因素中的一个:合理薪酬和职业尊严。如果一个都没有,那么再美好的理想也会跌落神坛,成为许多人想要逃离的牢笼。

当然,纵然“火坑”令人不满,但大多数人还是要继续在“火坑”里待着,因为养家糊口是理想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从某种层面上讲,“千万别报体”给学子们最宝贵的生活经验,不是关于专业,而是在告诉这些年轻人,当你苦恼报哪个专业的时候,却不知道人生真正的难题甚至都未上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