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步入7月尾声,天气史无前例地热,电影市场爆款频出,剧集市场却少见大规模好评之作。究其根本,是当下市场上的作品不能满足观众的观剧需求,也是前两年泡沫堆积起的热闹景象在慢慢降温。最终,影视作品都要回归剧本,回归内容。行业观察者@绝对敏捷 从剧本创作到价值观宣扬,详细地为创作者们开出了“药方”。此外,他还针对低收视率时代,电视台应如何度过困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剧作中心制势在必行,从人物塑造和营造悬念开始做起
跳轴,搞电视的人一般都知道是啥意思。今天借用这个词说说电视剧中的人物设置问题。当下很多剧人物设置跳轴严重,四十集中角色名字和演员确实是同一个人,但是性格、爱好、对待事物的看法、待人接物的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好几个人,“人设”真叫变化多端,不在一个轴线上推进而是跳来跳去。
塑造人物要具有典型特性,鲜明的风格,一贯的标准和前后统一不自相矛盾才能把人物立住。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剧是支离破碎的,为了阶段性故事把角色肢解得没有了自己的固定设置,这不是玩变脸?非常容易造成观众的反感,刚喜欢上又恨得牙痒痒。培养观众对人物的代入感和共鸣多难啊,这么搞最容易弃剧。
这也是很多剧被说不是同一个人写的原因,其实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写的,但是架不住责编、编审、制片人、发行人、投资人各种必须执行的意见。还是那句话,主要角色必须一以贯之,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
除了人物塑造,影视剧中的悬念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人物关系悬念和事态发展悬念两大类型,时间悬念和空间悬念两大走向。
人物关系悬念是剧情结构中的主轴,最先抓人的一般都是这个元素,台词和蒙太奇剪辑都是建立它的直接手段。每个作品的开头部分必须充分建构清楚,保持观众持续和强大的跟进欲是作品成功的保证。
事态发展构成故事情节,阶段性事态完结构成故事桥段,这就是故事。事态发展悬念就是故事性的基础,评书和章回体还有小说等,无一例外把悬念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吸引人的关键。电视剧是这些艺术样式的延续,可见悬念的重要,即便是生活流的作品也不能忽视这个要素。
时间悬念从电影诞生就在用,谁都知道三分钟营救的经典,这个手法一直使用到今天;空间悬念是剪辑中最常用的方法,成熟编剧写作中就要完成,也是结构最重要的环节。没有悬念,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作品都不会好看。
剧作中心制我特别支持,当下的影视剧市场真的不能再资本中心制、数据中心制、流量中心制了。优秀作品越来越少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劣质作品被推崇优秀并得到各方确认和加持。
剧本之后,演员和表演是第二个层次,也非常重要,但不应该到当下这种唯演员和艺人论的地步,和剧本比重要是本末倒置。演员和表演可以锦上添花,但是绝对做不到雪中送炭,没有好剧本,一切都是虚妄。
要想内容回归,必须懂一个道理:接下来,影视剧目标受众精细化划分和精准性创作应该是最大方向,随着电视平台的弱化,通吃概念将成为历史。
低收视率时代,电视台应该如何度过困境?
当收视率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观察不是绝对的点值,而是流动方向:某些剧场跌下来的数据流动到了哪里去了(据说收视总点数基本还是没太动手脚的,还是在现有盘子里切分的)?这个流动,对将来影视剧内容生产者非常重要。
通过收视率流动,你会看出什么样的剧才能真正产生收视,什么样的剧才是观众的最爱,什么样的剧最具收视粘性,这些剧内容和演员的关系。也能从中看出演员跟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什么特质的剧在疯狂作假,什么样的剧又被偷走了收视率…
只要认真分析、理性思考,一定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这答案可能就是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低收视率时代,电视台要做的是赶紧调整广告的价格体系,否则必然每况愈下,未来真不敢想象。
我给大家简单算个卫视收入的账,收视率降低30%,4A广告的收入是一定跟随降低的,它们是正比例关系。那就是说,今年接下来各家卫视的剧场广告承载都会下降,本来剧场这里的收支基本属于入不敷出,下半年的日子更加难过,直接结果就是削减购片经费,其次就是付款更加困难,这两点对于整个市场都是致命的。
会不会出现像视频网站一样的烧钱竞争呢?答案是会的,之前就在这样做,之后可能会变本加厉也不一定。
我们的影视剧,为何要秉持正向价值观?
今天,我们到底秉持什么样的理念和价值观?还有哪些人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每天出现那么多新闻或者叫事件,还不能证明错在什么地方吗?归根到底全部都在“基础”两个字上。
我们取得的一切好像都不存在什么“基础”,而所有的差距都在最简单的“基础”上。一下子就富了,一下子就红了,一下子就备受关注了,一下子就高高在上了,一下子就俯瞰人类了,一下子就众人之上了,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基础,是当下最缺的基本常识。
总有人说,当下的影视剧是审美的崩塌,其实不是审美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倒地——虚假的爱情统治了影视剧的内核儿,尽管很多剧都披着行业剧的外衣。
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把爱情当做励志的动力和故事的发动机,然而又都出身名门和富豪之家,这简直就是对正常人智商的侮辱。唯有金钱才是至上的吗?麻痹自己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是我们大量使用公共媒体资源,挥舞着最广泛、最具影响力、对受众直接产生影响的影视剧都这么干,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社会意义?
一边大肆批判伪现实主义,一边让这样的影视剧大行其道,其实都是同流合污、助纣为虐。还是那句老话,基础知识严重缺失,标准严重偏离,除了经济效益,拿艺术和社会效益当追求的人越来越少了。
华而不实,用来概括当下的很多影视剧极为恰当。造成这样的印象,我觉得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丢失了文学性。剧本本身是应该划归到文学范畴,遗憾的是,今天很多剧本已经没有任何文学性可言了,完全成为通俗文字的代言人,丧失了文学性,就没了可以咀嚼的味道和回味儿;
其次,丢失了艺术性。今天的很多影视剧,艺术元素尽失,单纯在某些显性的元素上去无限放大,完全成了数据或某些小众人群的随品。没了艺术性,哪里还有美感和让人欣赏的兴致?
第三,丢失了生活。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我们却在如今的很多影视剧找不到生活的影子,连来源于生活都做不到,还怎么去高于生活呢?这样的作品,怎么会有灵魂和质感呢?
传播积极的正向能量不是歌功颂德、伟光正,而是触及生活本质,还原生活状态,引发生活思考,感悟生活真谛,从社会与人性的角度,深挖题材和故事的内涵,从社会不同层面去展现真实,特别要从普通群众和绝大多数人的群体中发掘故事,永远要考虑一部作品对于年轻人的作用和影响。所以,三观不正是不好容忍的。
要歌颂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把普通和平淡而认真生活作为绝大多数人的追求;要提倡成功不是当官发财;要更多展示平凡人的伟大人生,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
影视作品的大众传播属性,决定了影响力和作用力,一定要在生活、情感及责任三个维度上,走正确的方向,传播巨大的能量。
【文/绝对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