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董明珠与“野蛮人”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众所周知,董明珠是A股市场反“野蛮人”的先锋。回想2016年12月,当宝能以持有格力电器4.13%的股权成为格力的第三大股东时,董明珠就大怒了,表示“资本若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那就是罪人!”如今,也就20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有人提防着董明珠要成为“野蛮人”了。而这个“人”就是海立股份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
何以此言?这要从近日格力电器二次举牌海立股份说起。7月4日,格力电器公告称,今年4月份以来,该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不断增持海立股份的股票,时长近一个季度,最终在今年7月4日把持有的海立股份从5%变成了10%。坐稳了海立股份第三大股东之位,且离海立股份第二大股东10.18%的持股量仅一步之遥。
格力电器二次举牌的消息在市场上起到积极的影响,7月5日,海立股份的股价逆势上涨5.35%。只是如此一来,海立股份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就有些坐不住了。因为上海电气集团目前持有海立股份也只有20.22%,这显然不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持股比例。尤其是对于格力电器这种“不差钱”的公司来说,10.22%的持股比例差距是不难跨越的。因此,对于格力电器的二次举牌,上海电气集团就不能不提防点。
如何提防?7月6日晚,海立股份发布的2018年非公开发行预案透露了上海电气集团的“防野蛮人计划”。非公开发行预案称,公司为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3亿股,募资不超过10亿元,定增发行对象为公司大股东上海电气集团。定增完成后,上海电气集团持有海立股份股份比例将从现在20.22%上升至不超过33.51%,这基本上可以保证上海电气集团的地位相对安全了。如此一来,董明珠要想成为“野蛮人”的话就变得有些困难了。
当然,董明珠当不当“野蛮人”,对海立股份非公开发行预案如何投票,这是一个试金石。虽然海立股份非公开发行预案大大地巩固了上海电气集团控股股东的地位,但问题是这个预案需要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而且作为非公开发行当事人的上海电气集团还需要回避对预案的投票表决。如果董明珠想成为“野蛮人”的话,就必须对预案投反对票,并尽可能地影响其他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也对预案投反对票,以其达到对非公开发行预案否决的目的。当然,如果格力电器没有对非公开发行预案投反对票,这就意味着董明珠确实不愿意做海立股份的“野蛮人”。
实际上,董明珠成为“野蛮人”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在格力电器第一次举牌海立股份时,就已表明了立场。当时格力电器表示,未来12个月内如海立股份控股股东又有新的股权转让计划,格力电器承诺参与新的股权转让计划。这也就是说,格力“盯着”海立股份,如果其股东有意转让,那么格力将第一个跳出来,充当“接盘者”。而从事情的进展来看,上海电气集团不仅不转让股权了,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控股地位。如此一来,董明珠充当“接盘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那么,格力电器为什么还要二次举牌海立股份呢?这应该是一种“董明珠式”的“文明人”渗透。虽然董明珠不能把海立股份变成格力电器的海立股份,但董明珠可以把格力电器的印记深深地烙在海立股份的身上,让海立股份的身上生长出许多的格力电器元素。
为此董明珠下了“两步棋”。第一步就是“来硬的”,通过二次举牌,增加对海立股份的持股来增加对海立股份的话语权,以增加对海立股份的影响力。第二步就是“来软的”,给海立股份送上“糖衣炮弹”。今年6月,格力电器调高了对海立股份的关联交易额度,预计2018年对海立股份发生采购、销售产品等日常关联交易的总金额从25亿元调整至80亿元,新增额度达到55亿元,占海立股份2017年营收的50%。在这种情况下,海立股份的利益与格力电器的利益就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如此一来,董明珠虽然没有让格力电器成为海立股份的控股股东,但却用利益关系将海立股份紧紧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上。(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piha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