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烦恼,都是出自我们的“心”,心是孕育一切的母体(当然现代科学证明是大脑在发挥作用,然而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大家随口而说的都还是心),也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源。孔孟、老庄和佛经,都在讲心。孔子的生命智慧是讲君子修心、孟子谈“求放心”、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而孟子则以“心斋”明大道。至于佛经,以中国人最熟悉的《心经》和《金刚经》、《西游记》为例,均是以心为中心,经书以“降伏其心”便是根本所在,《西游记》的核心角色孙悟空其实是“心猿”,杨真鉴编剧的《阿修罗》也是谈“心”,吴磊饰演的牧羊少年如意/洞察之头,今生与前世分别处于不同的心境之中,实质上就是心的区别,烦恼、堕落、得意、逍遥,各有所系。
《阿修罗》:少年如意之烦恼
众生的心,实则很难降伏。人是万物之灵,对于世界有着充足的欲望、谋略和洞察,然而知识、能力依然有边界和偏差,“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人总有欲望、权力、利益,名利心天下攘攘,是非心举世滔滔,分别、妄想、执着三心二意。牧羊少年,最初不过是草原上的普通人,他一旦成为被选择的“王”,步入前世有缘的阿修罗王另外二头安排的享乐世界。梁家辉饰演的欲望之头和刘嘉玲饰演的谋略之头,从炼狱界打拼回阿修罗界,无限迫切希望与洞察之头合体,再度挑战天界的权威,实现六界轮回的逆转。但是,如意在自然的生活里已经自觉接受了人界的道德情操,并且又被张艺上饰演的反抗军华蕊再一次加持其思想本性。
《阿修罗》:少年如意之烦恼
三头合一的阿修罗王,是一种幽思至极的存在,残暴叛逆、无法无天,在狭隘的时空观念中,执念甚深,对于打天有着强烈仪式感的冲动,自我强化为崇奉神圣的献祭行为(既然前世曾经失败,今生其实也未必成功)。欲望、谋略和洞察,既是阿修罗的三面,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众生的心思。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总有机会“看到”一些宗教性的神迹,于是有些人便会产生期待的、欲望的、失控的、无底的梦境。升腾的欲望和无节制的谋略,以及迫切需要开启洞察的天眼,才能够实现具有魔力的六界轮回的极端叛逆之旅。逆天而行,孙悟空曾经自称“齐天大圣”也“大闹天宫”,阿修罗王也是如此,完全可以看做是不受约束的人类本能、潜能、超我的力比多释放。即使是残缺的身体,也不改其青云之志。当然这份妄想,对于世俗的人类造成了普遍的戕害,人被变成了非人:人外形变成植物、失去头脑和心脏,但却都可以有言语行动。
《阿修罗》:少年如意之烦恼
阿修罗王的堕落,在于身份的日益模糊(无法实现与洞察的和谐共存),由此带来的行动受限制(唯有三头合一才有可能实现阿修罗界对于天界的造反,这是又一种大闹天宫的神话)。
《阿修罗》:少年如意之烦恼
综上所述,《阿修罗》是一部中国比较罕见的具有强烈宗教意识的电影,在这一出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在前世的宿命与今生的洞察之间,如意选择站在了羔羊一边。在西方的古代神话和中国的世俗政治中,牧羊和牧民的“牧”都象征着指引人民向正确方向前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