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君:古人的“普通话”都有哪些?

文化 2018-07-08 16:03        

​​试想一下,当你穿越到秦末时,你正在幻想着怎样力挽狂澜、指点江山的时候。这时候,秦朝的“地方刑警”看到奇装异服的你前来盘问。这时你说着一口现代普通话解释时,对方一脸茫然,然后你就被当做异族间谍被抓捕入狱了。虽然我们的文化一脉相承,但是历朝历代的官方口语都是不尽相同。先秦时期的雅言,唐朝时期的金陵洛下音,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他们的“普通话”。


先秦时期——最古老的普通话:雅言

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开始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早在先秦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所谓的“雅言”,“雅”是“正”的意思。“雅言”就是正确规范的语言,是国家倡导大家应该遵循的语言。《论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见孔子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就是当时各地通行雅言。此外《辞海·雅言》载:“雅言,古时称‘共同语’,同‘方言’对称”。由此可知,在先秦西周时期,雅言是国家广泛流行的官方口语。

两汉时期——通语、凡语大行其道

西汉扬雄著《方言》,其中出现了很多“通语”的说法,语言学家认为“通语”与书名“方言”相对,正好说明“通语”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其实严格意义上,通语、凡语跟雅言区别不是很大。通语也叫“洛语”,其来源便是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所以二者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融合的普通话:吴音

晋朝建立后,在语言上继承了两汉的“洛语”。但是随着永嘉之乱的发生,晋人衣冠南渡。北方的洛语与南方的方言融合,形成了一种南北融合的语言——吴音。而在北方大地,民族融合,原先属于入侵者的异族,慢慢地学起了汉文化,在语言上,“洛语”也在悄然变化。


隋唐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产物:汉音、秦音

隋朝统一中国,编《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后又加入了由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唐朝建立后继承了隋朝的语言体系。所以隋、唐两朝的国语又称为“汉音”或“秦音”。而无论是“汉音”还是“秦音”,都是“洛语”在与各民族交融后的产物。

两宋时期——一字一音的正音、雅音

宋代时期的国语是“正音”、“雅音”。即便“雅音”跟“雅言”有一字之差,但是“雅音”本质上就像两汉时期的“洛语”一样,绝大部分读音都是继承“雅言”的。但是不同的是,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汉语口语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到了两宋时期,“雅音”已经实现了一字一音。

明朝——南京官话的出现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恢复汉族语音的正统性,祛除蒙元时期对汉族正统语音的影响,颁布《洪武正韵》。《洪武正韵》颁布之后,为了恢复正统汉音,统治者先是恢复了两宋时期的“雅音”,后来又将首都地区的南京官话改为全国通用语言。南京官话正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清朝:北京官话的出现

朱棣迁都北京,迁移了大量南京人前往北京,南京官话也成为了北京地区的通用语言。清军入关后,在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王朝建立之初,全国的通用语言仍然是南京官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族人的语言与原有的南京官话融合产生了北京官话。在这之后,北京官话逐渐成为了全国的官方语言。

其实说了这么多时期内的官方语言,追溯到本源都会发现他们都来自于先秦时期的雅言,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语言或多或少的加入了周边被融合的民族的元素。所以才会发生刚才前文说提到的穿越之后,语言不通的情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