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成都高新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召开,《成都高新区2018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安排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步印发,为今年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绘出蓝图。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坚持“分区施策、分类治理”,大力推进“五个转变”,着力构建“五个体系”,加快实施“五大行动”,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建成一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推动新时代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取得新成效。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社区品质、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着力。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今年将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公开推选、集中聘任专业人才作为规划师,建言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办社区发展治理项目,激活社区活力,塑造创新性社区。
探索社区资源共享机制
鼓励企业、学校开放文体设施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开展党建引领集中攻坚行动,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在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园区、街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此外,成都高新区将加强整合社会资源,推进社区治理共治共享。成都高新区将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组织,高新南区、西区每个社区拥有社区社会组织数量不低于8个,东区每个社区不低于2个。搭建驻区企业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平台和载体,鼓励其通过建立企业公益基金自主社区发展项目。
成都高新区还将在今年探索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驻区单位与社区党建资源、体育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共服务等社会公共资源共建共享,鼓励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向居民开放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设施。社区停车位等资源的共享利用,也将进一步探索推进。
分区施策分类治理
社区治理突出园区特色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坚持“分区施策、分类治理”,推进“人产城”融合有序发展。
高新东区要紧紧围绕市委“东进”战略,强基础、谋提升,结合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建设,高标准做好社区发展规划编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新东区将加快推进社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满足群众需求,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同时构建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高新南区将紧扣“中优”战略和新经济活力区建设,结合高端人才要素聚集、高端企业汇聚等基本特征,围绕人才服务、产城互动、着力提升城市内涵。
高新西区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加紧补齐公建配套不足的短板,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打造满足市民生活品质要求的生活城市。
随着分区施策、分类治理的推进,成都高新区各园区将有针对性地深化居民院落治理、产业园区治理和商业楼宇治理,加强政社互动,实现多元参与、同步提升。
推进社区服务供需均衡
今年新建20个社区综合体
提升城乡社区品质,离不开营造舒心美好的宜居城市空间。围绕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要求,成都高新区今年确定了改造棚户区1949户、城中村4592户、老旧院落7个的目标。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全面推行“街长制”,整治背街小巷86条,建设区级、社区级绿道70公里,构建连续、畅通的慢行空间。
在城市生态和文化建设方面,全区今年将实施“两拆一增”150余处,打造彰显天府文化的优雅时尚特色街区2条,深化社区全域景观化创建,建设小游园、微绿地8处,因地制宜植入健身设施。各社区还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力争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5%,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100%全覆盖。
除了环境的美化,社区服务的供需均衡也将在今年有所提升。记者了解到,今年成都高新区强抓公共设施攻坚行动,新建社区综合体20个,坚持需求导向,集中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依托“互联网+”社区服务等手段,社区智力管理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各社区将提升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儿童早教服务能力。
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
开展首批社会企业认定试点
随着“社区营造”项目化的推进,成都高新区将探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通过公开推选,集中聘任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具备领军人物素质的人员作为成都高新区社区规划师,为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建言献策,而社区规划师队伍的进入退出机制、聘金制度等也将持续完善。
与此同时,社会企业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治理、服务于弱势和特殊群体或社区利益的重要主体,也将在今年得到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根据《意见》,成都高新区将大力培育社会企业并促进其在创新社会管理、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今年引导一批社会企业服务项目在社区落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首批社会企业评审认定试点工作,促进社会企业这一新的群体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