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军系列(20)
村雨级
经过了初雪级和朝雾级的探索,日本海自在发展多功能驱逐舰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原来的初雪级以及在初雪级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的朝雾级已经不能满足日本海自的要求。为此,日本海自开展了第三代海上自卫队驱逐舰的研制,这一研发计划的最终成果就是村雨级驱逐舰,比较有趣的是,其实早在1959年日本就服役了同样名为村雨级的驱逐舰,不过这是日本海自的第一代防空驱逐舰,也称为初代村雨级驱逐舰,该级舰共建造3艘,于1989年全部退役。而本文介绍的则是1996年开始服役的,沿用其名称的次代村雨级驱逐舰,是一级全新的驱逐舰。
村雨级
不同于初雪级和朝雾级在舰体设计上的不成熟,村雨级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思想,考虑了战舰的隐身性能。在美国阿利·伯克驱逐舰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村雨级的上层建筑结构线条得到了简化,并采用倾斜式的外形来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所以从外观上来看,村雨级完全摆脱了初雪级和朝雾级的影响,反而和美国的驱逐舰风格更为相似。
村雨级驱逐舰舰长151米,舷宽17.4米,吃水米,满载排水量6200吨,采用两台LM2500燃气涡轮和2台Spey SM-1C燃气涡轮提供动力,最大航速可达30节,在20节经济航速下可续航6000海里。村雨级相比于朝雾级在排水量上又有了较大的提升,意味着其舰上空间更大,可以装备更多的武器设备。而且得益于全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舰员数量有所减少,所以舰员的舰上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士兵住舱从原来的大舱改为几人使用的小舱,并且设置了健身房等生活用舱。
日本海自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
村雨级除了舰船的外形设计有了较大改变,其武器装备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舰首还是1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在舰首B炮位,MK-41垂直发射系统替代了74式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MK-41垂直发射系统中装填射程更长的RUM-139反潜导弹。在村雨级的前烟囱两侧各装有1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器,可发射美制MK-46鱼雷或日本自制的89式、97式鱼雷。在前烟囱后方布置了2座4联装90是反舰导弹发射装置,90式反舰导弹相当于“鱼叉”反舰导弹的日本版,最大射程约为200千米。在舰载机方面,村雨级搭载1架SH-60反潜直升机,值得一提的是其机库依旧大到可以同时容纳2架直升机。
村雨级
在前后烟囱之间是2组八联装MK-48垂直发射系统,早期装填的是16枚RIM-7F“海麻雀”防空导弹,最大射程约为22千米。后期换装为ESSM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由于在一个发射管中可以装填两枚ESSM,所以村雨级的载弹量也增加至了32枚。ESSM的射程提升到了50千米,而且拥有更强的机动性能。虽然村雨级配备的防空导弹不算出彩,但是其装备有三菱重工研发的OPS-24有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最大搜索距离210千米,对低空搜索距离40千米,可同时追踪150个目标,赋予了村雨级较强的空域探测能力。同时配合上村雨级的OYQ-9战斗系统,该战斗系统可以同时接战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216个目标,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所以村雨级虽然没有远程防空导弹的支持,但得益于强大的对空探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其防空能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除此之外,村雨级的“密集阵”近防系统的布置也得到了优化,一改初雪级和朝雾级两座“密集阵”布置在舰桥后方两侧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密集阵”对舰首和舰尾来袭目标的射击死角。村雨级的2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分别布置在舰桥前方平台上和舰尾机库上方,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消除了“密集阵”的射击死角,可以为村雨级提供全方位的末端拦截火力。
村雨级
总体来讲,村雨级的定位任然是以反潜为主的多功能驱逐舰,但是其在对空探测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上的强大也是不可否认的。如果能够增加垂直发射系统的单元数并搭载“标准”这样性能优秀的远程防空导弹,村雨级完全能够为舰队提供区域防空保护伞。当然,凡事不能谈如果,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村雨级是日本海自驱逐舰发展中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