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上一条微博的讨论·为什么“反驳者”群体的行为逻辑如此一致?

文化 2018-06-13 14:06        

​​昨天晚上我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这样的:

后来就突然有一个人,顶着一个小号,上来就用生殖器名字进行辱骂,并上纲上线进行抨击。也引出了一些平时从来不出现,这个时候突然都自发性出现的反驳派人士,主要抨击点集中在“你在黑马场是渣男”“你在造谣”“你没有看过原著就瞎BB”之后还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和没看过原著/白嫖的人沟通剧情”“你连剧透都没看过还好意思发表自己感想”等等结论。

先简单说一下这个事的概念。从一个非常基本的原则来说,在此引用一下我亲友发给我看,我觉得确实很有道理的一段话,原文作者如图。

但是我们今天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反驳“我在自己私人微博说点想法怎么了”,而是在这次观察到的人群言论里,能总结出来的更深刻的问题。

目录大概是这样的:

part ·1 关于上一条微博本身的一些解释和讨论

part·2  反驳者们的逻辑结构体现分析

part·3 这些反驳者们的共同特征所对应的心理学论述讨论

在解决更深层次的心理学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解决一下微博本身的问题。

(1)这条微博我是在开玩笑,并不是考据。为了表示开玩笑我还特别加了emoji,还加了————冰心。并且构成了非常常见的“一本正经开玩笑”的文字模式。

(2)《博多豚骨拉面团》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第一集开始我就在微博各种安利推荐,还出过林林的cos,并且当时我们战队小组在玩决战平安京,刚刚可以换头像,我们就都换成了博多的头像,我的头像一直都是马场。本次反方论点很大的问题在于觉得我在黑马场,真的不知如何说起。

​(3)我考据的态度请参考之前的《花鼓戏服装演变》《冰上的尤里》分析系列,羽生结弦服装分析等等,简单概括,我考据的态度是需要具备6000字以上的论述文字+参考书目,原文图片等等证据明确】这样两个基本条件的。就算再怎么想,也不太会有人能用140字就完成考据,这是不现实的。

(4)实在要给我这条微博的文字提炼一个中心思想,我想表达的是“喜欢的类型”这个概念。从俗话说,就是“确认过眼神,遇到对的人”,马场对林林从一开始态度就是比较特殊的,比如拿五百万,比如明太子五年之约,要说同病相怜,那其实这个作品的每个主要人物,没有一个是活泼幸福无忧无虑地长大的,也多少都抱着“像我们这样的人,反正也不得好死”的念头。马场对林林的态度不一般,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被这样的类型所吸引。“类型”的影响在很多动画里都存在,比如《世界第一初恋》十年没见的高野和小野寺,依然感觉到互相吸引,道理很简单,互相都是彼此“喜欢的类型”,再说《ten count》,黑濑为什么一开始就提出要给城谷做长期的心理治疗,当然,城谷的洁癖症是关键因素,但同时,城谷确实满足黑濑的所有“喜好的类型”,抖M的倾向,长相身材,洁癖症。《独占我的英雄》里的大柴老师对正广一开始的另眼相看,更多的是因为正广看自己的眼神,这也是“类型”对上了。这是我想在那条微博里表达的深层情感,不管马场和林林是什么感情模式,不管是家人相伴的亲情模式,还是相濡以沫的爱情模式,他们之间确实是彼此“对的人”。

(5)在分析任何问题,特别是自己遇到的问题时,应该是用客观的,公平的态度去审视,比如在这次的事情上,我仔细思考和回顾了自己的文字,是不是在文字上确实表现出了对马场的不尊重,对马场的诬蔑,看来看去,真的没有这个情绪,也并没有这么表达。从内心来说,虽然拉面团这个作品我最喜欢的是林林,但是我并不讨厌马场啊,马场对林林非常好,可以说是给了林林最想要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补足了林林的“家”的缺失,就从这一点,我也好,每天和我聊拉面团的亲友群体也好,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去丑化马场的形象。既然从精神层面和文字表面自省了几次,都没有发现问题,我想这个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出在来骂人的这部分人身上了。

(6)讲究原著,这一点从考据来说,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反方群体一直在说要原著要原著,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博多这个作品,小说是非常出色非常优秀的,他的多线收束式叙述方式是很厉害的结构模式了,构思非常好,这一点在动画里emmm,特别是第二卷开始就删了很多重要的伏笔和结构,让我非常不满,之前还想写文章说这个问题,但是想想毕竟我是因为动画才去看小说的,动画虽然确实有很多问题,毕竟是我们看这个作品的初心,而且大家看动画看的好,自然会去看小说。所以当时那篇本来要批判动画剧组的文字就没有写。而正是因为我也是个考据党,而且是个非常注重原笔原意的考据党,如果反方群体上来就好好说话,我觉得是可以互相理解的,但是他们上来就说生殖器脏话,这点确实不对,这个我在之后也会说。回到考据这个问题有两个要说的,一个是我上一条微博并不是在考据,就是在开玩笑,还有一个就是我下面会提到,虽然讲究原著没有错,但是在反方群众的意见和概念里,这个问题是逻辑断裂的。前提没有错,但是他们的要求形成了自相矛盾。

(7)我确实看了原著,我也买了正版官方中文版,我也有购买截图。在我花钱买了以后,我朋友给我传了电子书版本,我又在自己的iReader里存了一份。并且实体我还拜托台湾朋友直接再买1-3。日文版我还没有买,因为我朋友代购说太重了,而且我最近可能要去日本,就准备自己去买了。日文版我看得懂吗?看得懂,但是觉得看着很累还是想直接看中文,但是买日文版就是收藏支持的。以及在我真的购买+仔细阅读了小说以后(后面几本我还没看,和看过原版的朋友讨论过一些剧情,大概等同于反驳者们说的“看过剧透”),很抱歉,我依然觉得马场就是很喜欢林林这样的啊,我确实不觉得马场和小百合像反方群体说的那么情深似海啊。。但是马场也真的不是渣男啊,我也从来没有说过他是渣男啊。。。不好意思,我确实无法和你们想的一样,我很抱歉,我希望保留我坚持己见的权利。

(8)从感性的层面来讲,我确实是觉得委屈的,在微博上几次被一些看惯了的掐和喷来闹事,如果我真的做了什么不恰当的,引起误会的事情,我完全可以道歉,但是为什么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个人的最基本权益都不能保证?江南老师很多年前跟我说过一段话,100个喜欢你的人,可能只有10个会出来帮你说话,可是10个黑你的人,能写出100条黑你的文字。”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一直是正确的。从很多人的角度来看,一个十几万粉的“大大”,似乎应该有排山倒海的人帮忙说话,但是其实并非如此。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之后我们会说到,但是表象来看,就是支持往往是静默的,“不与人争斗”的,而反方群众,则永远具有蓬勃跳跃闹事的能力。

(9)有人发私信给我说有人在QQ空间“马场林cp墙”匿名投稿挂我,截图里的逻辑问题就太严重了,不需要分析,主要说明一下,我真的不用小号。昨天晚上我就回了两个评论就没回了因为王者荣耀那边要打战队赛,以及我又不是淘宝客服。。真的做不到每条陪聊。以及造谣说我用小号的,你是在其他地方BB,按照规则我不管你,但是在此说明一下事实真相。


===================微博的乱七八糟说完,下面进入本篇正题=============

反方们的逻辑体现

这是这次事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实际上,大家看完这次的讨论会发现,这些反驳意见持有们的逻辑系统是非常相似的。大家可以看到,在各个类似事件的争执,或者说撕逼现场,这一种逻辑系统是经常出现的。

为了避免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对反驳群体的贬义,在本文里尽量不会使用“喷子”“黑子”一类定性的贬义词语,为方便论述,将他们称为反方,这是沿用辩论赛的一个中性指代词语。

(一)反方非常急于给他们针对的正方代表定性。非常急于对事件下定义。而这些定义定性,通常都是贬义的。他们的行动方式往往是先用一些脏话激起矛盾,激起正方的反驳,那么形成对垒交流以后,他们比较喜欢截取正方的一些话,而隐去自己的部分,来表现正方的“激动”“狂躁”“不讲理”以达到“原形毕露”的目的。而这样一系列举动的目的,是为了尽快的给事件定性,给正方扣一个帽子。这个行为模式其实大家应该是很眼熟的,就是大革命时期的操作方式。反动派非常急于迅速地给被批斗者扣一个帽子,以此作为攻击点,比如“反革命”“流氓”“地主”,因为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是适合群体批斗运动的,群体意识下,大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去了解你到底做了什么,那么就需要一个反动派斗士来言简意赅地归纳,来给你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群体运动里,扣帽子,下定义可以最快速地激起群众的愤怒,最大程度的激发群众的狂暴行为,大家都看过《无问西东》,群众行为是怎么一个状态,又是如何简单的可以被“下定义”所驱使,已经非常清楚了。

在网络时代,下定义,扣帽子,也有着非常便利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给你安一个洗

脱不了的罪名。定罪的是反方群体,然后通过大量重复,刷屏,迅速给你定义,这样这个黑帽子就会一直跟着你,以后,他们只要云淡风轻的来一局“这不是当年黑我们马场带节奏的大大吗”,就能轻易操控舆论——因为大部分群体不会去认真寻找真正发生了什么——这也构成了,在网络时代,败坏一个人的名声显得异常的简单和便于操作。

(二)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他们往往是无意识地产生行动。反方群体往往非常易怒,同时,他们认为易怒是一个很羞耻的行为,所以他们是不会承认自己是易怒的,从他们希望激发正方代表的愤怒就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谁先生气就输了”,他们会非常努力地表现出“我不在乎”“我一点都不生气,我就看着你们生气”的态度,他们通常采用的句式会写大量的2333,呵呵哒,微笑等等的表情,以此来表现自己的云淡风轻。但是事实上,他们从一开始的上门找茬和脏话,就已经暴露了行为的根本情绪,就是愤怒,易怒,狂躁。这一条,也构成了之后我给出他们这一行为状况的理由和根源的重要根据。

(三)由于反方群体中绝大部分都是攻击型人格,他们会采用非常激进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的行为,这也是“有100个人喜欢你,可能只有十个人出来专门写你的好话,有十个人黑你,他们能写出一百条黑你的文字”的根源成因。

(四)上门找茬的反方们,他们的逻辑链往往是断裂的。至今我自己也遭遇过多次反方们上门撕逼的事件,我仔细观察和梳理他们的逻辑,发现他们的逻辑是断裂的,他们是逻辑严重不自洽的。

当然,逻辑自洽不等于逻辑正确,比如歧视女性的人,他重男轻女的思维逻辑就有可能是自洽的,从他的角度来讲,他的道理是通顺的。但是,逻辑自洽的前提下,两个不同的逻辑的争辩和讨论才有意义,如果一方逻辑是断裂的,是不自洽的,那你和他讨论,争辩,就会觉得非常的莫名其妙,因为他的思维和语言模式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你会发现和他的沟通完全没有进展。而且因为他自己没有形成自洽的逻辑结构,他不知道要说服你什么,也不知道会被说服什么,他就是单纯在表达我不同意!異議あり!但他并不能逻辑通顺地解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双重标准”是逻辑断裂的一个非常标志性的表现。大家很多人对“双标”不胜其扰,还有很多直接说“双标狗”的,可见大家都觉得和这种人交流很痛苦,这种行为的根源,就是逻辑断裂。

他们会习惯性的用一种看起来非常严苛的准则来评定自己讨厌的人,但不会同时用来要求自己。但是,当准则不具备统一性的时候,准则就不是准则,只是借口了。就像冬奥会,同样的举动,中国队被判犯规,韩国队就没事,这样这个准则就被破坏了,因为他不统一具备效力了。

在这次的事件上,反方的概念顺序是这样的

“你没有看过原著就不要瞎比比”

你说你看过原著那么请你告诉我XX情节在哪一本,XX行为是谁指示的

你不回答我的问题,我这个问题在我们圈子里的大大的剧透里明明说过,你不回答我,就是说明你连剧透都没看过,你连剧透都没看过有什么资格说感想。

说自己看过原著的请晒发票凭证

只要你们不晒发票凭证不晒购买截图你们就是没有看过原著,你们就是白嫖,你们就没资格和我们讨论剧情,你们就没资格发表相关的意见


乍一看是不是还有点道理?那我们梳理一下逻辑结构。

1,目前小说日文版出到第八册,中文翻译的正式官方版本只到第三册,而他们争执的点在官方中文版还没有出版的部分里。如果按照反方的逻辑,要看过原著,并且是购买官方正版才能不叫白嫖,则,必须是拥有了日文比较高的读写水平的人,才能看过后面的日文官方小说(并且这个小说还必须是自己买的)。只有这一部分人,才有资格评论这部作品。

2,按照反方的逻辑,如果官方正式中文版还没有出的部分,比如有的人会放出自己的翻译,你阅读了这些部分,这也是白嫖。那么怎么界定这个部分呢?

3,那么为什么反方又会要求“看过剧透”呢?看剧透是不符合“自己花钱购买”+“官方正版”的,按照反方逻辑,是属于白嫖的范围,为什么你们又自己倡议进行白嫖行为了呢?

4,剧透这个行为,在日本是属于犯法的。这个希望了解一下。

5,你们是如何保证剧透的真实性的呢?我突击去翻了一下拉面团的一些剧透,我发现不同的人他的描述优先顺序也不同,比如我看的版本a的剧透,都是和林林相关的内容,你以为这一本都是讲林林,而其实完全不是,这还是意义不出问题,只是“对内容有挑选”的情况,如果剧透者自己的水平有限,错误解读了一些句子,给出错误的信息又怎么说呢?

6,“我们不和白嫖的讨论剧情”这就更奇怪了,首先是你们自己找上门来我私人微博吵架的,并不是我去你们的地盘和你们讨论剧情华山论剑的,其次,你们一开始撕的不就是“你们这些白嫖狗没看过原著就瞎比比”,这看起来难道不是讨论剧情的意思?撕的不就是剧情的尊重与否吗?

7,晒了照片和购买凭证是不是就有资格评论了?那我晒了,我还是不同意你的看法啊?这和我晒不晒照片有什么关系?他们的逻辑看起来是掐“没有看过原著”而实际上是集中在【你的想法竟然和我们不一样】。

--------------------------

所以这些论点,梳理下来,真的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无所适从,你不知道反方是想和你讨论什么内容,你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中心思想,你只能读取他们想搞事的目的,但是完全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因为从他们的断裂的逻辑里真的完全不能进行归纳总结。你得出的唯一结论只能是“哇,他们好生气啊。”

反方这种只宣泄情绪,不解决问题的毫无逻辑的感性,摒弃理性的模式,让正常思考的人觉得非常的累。更可怕的是,如果不能冷静下来梳理这些乱七八糟的支离破碎的逻辑,很多正常思考的人反而会被绕进去,然后开始怀疑自己的问题了。

反方的行为不仅从小细节透露着逻辑断裂,从大方向上也是如此的。

反方自称作为作品的忠实粉丝,那理论上应该希望更多的人喜欢接受这个作品,喜欢,打call,买碟买周边,这样才有下一季,才有后续,没错吧?但是反方们常常做出的举动是:有一个有点粉丝的人也看这个作品了,说了一个也许可以掐一波的话了,走,我们去掐他,让他们知道我们圈子的厉害。如果说言论确实明确是黑,是丑化作品形象,这个出征一波,我觉得还能理解,但是明显看起来是一个一直在支持作品的一直在打call在安利自己的粉丝和亲友去看作品的人,为什么会被反方代表当成讨伐的对象呢?这个逻辑链就断裂了。

反方代表明明应该是最为作品宣传喝彩拉票的群体,却往往特别喜欢筑起壁垒高墙,最好大家都别进来。保持他们小众的忧伤与孤独。这个行为模式我在后面的结论里会说。



 这些反方们的共同特征所对应的心理学论述讨论

在上一段里所提到的逻辑上的矛盾,以及下面会讨论的内容,可以说构成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这个事情的表象似乎就是二次元范围内微博上随处可见的撕逼事件,不值得说什么,但是,我确实觉得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甚至是多次发生,触发的节点都是毫无恶意毫无掐点的文字,而后续的反方操作方式也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样的模式就一定是有一个理论成型的概念的。

这件事情的表象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到底是什么促成了这些人模式化的性格和行为?这些行为的内因是什么?

在反方们表现出来的“理智缺失”“行为充满优越感和自豪感”“逻辑无法自洽”“行为冲动”等等,我觉得这些综合起来,指向了一个心理学的概念——“神经症”。

这个概念并不是神经病,简单来讲,是一种心理焦虑的系列症状。而这个症状的一些特征,和我对这次事件以及类似事件里的反方群体的观察是很一致的。

对神经症有重要论述贡献的是心理学家霍妮·卡伦,她的书我也在不同场合推荐过。对于自我意识的认知,对于焦虑的认知非常有帮助。

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提到:“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俱、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种种心理紊乱。从实际角度考虑,只有当这种心理紊乱偏离了特定文化中共同的模式,我们才应将它叫做神经症。”

这个定义看起来有点难懂,而且相关的书就好几本,我们今天只说一些基础的表现。

(1)神经症人格的普遍特点是具有优越感,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并且有一部分觉得自己的灿烂光辉不需要通过任何努力就可以被熟知,被发现。

(2)神经症的重要表现和根源都是“冲突”,来自内心的冲突,在攻击性人格,疏离型人格,屈从型人格里或多或少,相辅相成的产生变化。而冲突的集中反馈之一,就是逻辑断裂。

(3)神经症的很多目的指向,是和优越感挂钩的。这个人群即使能发现自己内心的冲突,也很难自主克服,他们会找出一系列方式去回避这些冲突,而达到自己一时性的安定。

(4)神经症患者中存在一种特定的深层损害,就是患者们形成了无意识的傲慢。(unconscious arrogance),他们将自己并不具有或者很少具有的品质看成自己完全具有的品质,并以此为依据,无意识地觉得自己有权力苛求和轻视他人。而神经症性质的傲慢从局外人来看可能更加温和,因为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要求的不合理。

(5)在本类型事件中,反方群体往往具备“攻击型”的神经症人格。

(6)是否对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对错认识,是否具备自己修正自己行为的能力,在类似案例中,构成了区别是神经症症状还是有意识的操控和侮辱行为。

====================

优越感是人格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指针,有很多重要的情绪都和这个概念挂钩。在本次事件及类似事件中,反方群体是怎么表达优越感的呢?

A·反方基本无法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任何意见,因为接受对方的意见在神经症人格看来约等于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伤害了他们的优越感的建立,所以他们无法接受。但是由于神经症的举动往往缺乏自主意识,所以他们只能单纯地感受到“我坚决不能接受我讨厌的人的概念。”

B·反方对于“一个粉丝比自己多”“似乎看起来是个大大”的打击对象尤为感兴趣,因为打击与伤害这样一个在某些领域有一些地位和知名度的人,更能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仿佛农民起义一样,让他们非常有优越感和成就感。这一点也能解释“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俗语概念。

C·而因为打击和伤害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总比打击一个没有知名度的人来的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能够产生正反的吸引力),所以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变成一个群体行为。群体行为展开讲就非常多了,主要的特色是,人在形成一个群体的时候,他们就敢做许多平时不敢做的事情。比如游行砸日本车,他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可能很难自己带个武器独自去砸车,而一旦形成了一个群体,那每个人都是进入了群体行为的狂乱状态,他们的行为就会更少的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了,这也是我在前面说到的为什么一定要迅速扣帽子的原因之一。(这一条不属于神经症的讨论范畴,主要属于群体行为的分析范畴)

D·反方在秉持自己“维护作品”的旗号下,获得了一个“师出有名”的豁免权,就像造反不会说我来造反,喜欢说“清君侧”。而反方们实际做的是“铲除也许有力的可能异己”,在一个可能加入自己这个圈子就会威胁自己群体地位的对象出现时,他们群起攻之,最好把看起来比自己厉害的人都弄出去,那么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在这个小圈子里的优越感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反方们的诸多行为,和神经症人格,特别是攻击型神经症人格有很多符合的地方,但是区别的规则,应该是他们是不是具有自主意识。说的直白一点,神经症是一种自我人格冲突产生的心理疾病,长此以往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和伤害,而病理的特色是,患者本身是没有自觉的,他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再说的直白一点,就比如神经病杀人不判刑因为他无法控制,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如果说,这些人对自己所作所为有认识,他知道会对他人的无辜的人生造成怎么样的伤害,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可能没有道理,他知道自己党同伐异的行为是一种暴行,可是他依然这么做了,并且可能享受于此,那么这是什么心理呢?

大概是轻微的反社会人格,或者说得禅意一点,这就是人性里的“恶”吧。


结语

神经症根据情况的轻微和严重,其实是非常常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经常给人推荐卡伦霍妮的关于神经症,关于内心冲突的书,有好几本,虽然不是那种一看就能懂得很透彻的文字,但是如果对自己的内心冲突感到不安,感到困惑,或者因为他人对自己施加的种种压迫感到痛苦,我依然非常建议读一读她的书。

写到这里,七千字了,我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要写这篇呢。


首先并不是写给文中的反方看的,因为他们可能看不进去,当然,如果他们真的看进去了,愿意去找一点书来看看,自己做出一些调适,以免自己的人格以后产生更严重的问题,这肯定是好事。但是我想写出来这些浅显的个人认识,是给那些经受过这些不公平,遭受过这些语言网络暴力的人看的。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了解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承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们承受的也许是人性的恶,也许是模式化的神经症疾病对你们的折磨。希望这些人知道,这些原理,更勇敢地战斗下去,或者,更勇敢的站起来,站直了,站下去。

只要有人性在,只要有文化差异在,只要有认知差异在,网络暴力,语言暴力,就永远没有消失的那一天。理性地去认识这些成因,很大程度上能消解自己感性上的痛苦。当然,不是去原谅他们,不管得不得病,暴力就是暴力,不值得原谅。但是,我们只有更好地活着,更理性地面对,遇到这些风暴和打击不是第一时间觉得为什么发生在我头上我怎么这么倒霉,而是更冷静地去思考,去分析,去看到事件纷乱背后的那些可以被归纳成理论的东西。

我们只有更加地努力,更加地拿出自己的成绩,更加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打败他们。不是就想要优越感么,抱歉,我们就是要比他们厉害才行啊。优越感什么的,不会给他们的。

博多豚骨拉面团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希望大家看完动画,可以去看看小说原著。希望大家不要被这次事件的情绪影响,没有什么能阻止读者看基本有趣的书的权利。

希望大家砥砺前行,不惧风雨。

谢谢大家看我的一些浅显认识看到这里。感谢理解和支持,也感谢那些看起来是闹事但是确实让我更有动力去研究的反方代表们。

这几天工作室在搬迁,确实没有什么时间上微博,各种回复不及时,在此感到非常抱歉。谢谢给我发私信鼓励我关怀我的同学们。


--------------------------fin---------------------------------

推荐的书单:

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