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所有新片都少有人关注,包括集齐了TF三小只的大制作发预告都哑火了,因为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于一部2003年上映的旧电影,不说大家也都知道,这部电影就是冯小刚执导的《手机》。
因为片中有主持人严守一搞婚外恋的情节,让原型人物崔永元大受伤害,当《手机2》开拍后,小崔很生气,以迅雷不用掩耳盗铃之势连续diss“手机三人组”,把整个娱乐圈的焦点都聚到了几位当事人身上。
不得不说,这桩陈年旧恨引发的对战远远比大多数电影更好看。这边小崔天天爆猛料,采访不间断,那边主将冯小刚刘震云高挂免战牌,堵起耳朵眼不见心不烦,倒是范冰冰大概是被殃及池鱼心有不服,两次回应,字里行间都满满的抵抗情绪,崔永元说她打电话流泪诉委屈,流泪就未必有,毕竟是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范爷,委屈一定有,不就是演了个武月,招谁惹谁了。
范冰冰委屈,冯小刚就绝对一点不委屈。毕竟当年三恭四请把崔永元带回家吃了饺子,借鉴了人家的经验和建议,转过脸把人拍成了喜新厌旧的主持人。再怎么用“开玩笑”来解释也只能尬笑,理亏在前,所以小钢炮只能把炮弹都咽回炮筒子里,有撕逼史以来头一次主动消停。
在娱乐圈里,冯小刚绝对是一个顶级爱撩闲的人,大概是因为和王朔一起玩了太多嬉笑怒骂调侃戏谑的段子,变成了一个身体力行的讽刺家。只是讽刺倒也没什么关系,天生的文戏气质让他总是把什么都当回事,又把什么都不当回事。怎么说呢,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看得特认真,容不得半点不重视,而别人的事呢,就得有娱乐精神,都得开得起玩笑。
正是这样的性格,让冯小刚得罪了不少人,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初因为孙海英批评自己“装洋蒜”回骂对方该吃药了,说“他是被激情燃烧坏了脑子”,两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除了孙海英,小钢炮也曾对准过各种各样的人开炮,包括但不限于明星、记者、导演、观众、影评人、院线,只要能沾边的都得吃上一炮。
其实在电影里,冯小刚也总是喜欢夹枪带棒,抽冷子给谁来一下。《手机》就是对主持行业的一次集体调侃,不妨大胆的厚黑一下,片子里总是满嘴纸墨书香却没把持住男欢女爱的费老,或许也是某个名士的化身呢?
在《手机》之前,冯小刚的《大腕》也是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同行们,葛优演的摄影师尤优本来也是只有一点小咕咚 ,在筹备泰勒葬礼的过程中被金钱冲昏了头脑,越玩越嗨直到走火入魔,其中也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说“办葬礼委屈咱俩了,咱俩应该承办奥运会。”不由让人联想起了摄影师起家擅长张罗各种大型活动的张艺谋,当时正赶上张艺谋在筹备奥运会的宣传片,要说一点影射的心没有,也是让人没法相信。
同样,他在《大腕》里把广告金主的财大气粗讽刺得一针见血,可笑可乐、笑哈哈、硕士伦、报丧鸟,个个都可以明晃晃的对号入座,还有精神病院里狂言“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只求最贵”,或许也是后来王思聪对他耿耿于怀的导火索。
还有《私人订制》里面李成儒演的要跟俗一刀两断的“最俗终身成就奖”导演,明里是要洗心革面追求高雅,实际上是把所有卖弄风雅的导演都集中嘲讽了一遍。冯小刚和王朔再联手,把精英和名流们嘲到脸都绿了,无论是真雅还是假雅的同行看完,心里都难免会有一百匹羊驼呼啸而过。
看冯小刚这些年东一炮、西一炮,撩闲撩得不亦乐乎,都还是“冯裤子”式的反抗心理作祟,真正有自信的人才不会敲敲打打,舞枪弄炮。不过也不服不行,观众还真的挺吃这一套。凡是带有明嘲暗讽情节的冯氏喜剧,每一部都是票房挺好,口碑不低,反而是摆型大主题大制作,像《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往往都不能引发吃瓜群众的兴趣。要不是《芳华》无心插柳,本想抒发一下自己的文工团情结,却触发了一场集体回忆的情怀,可能冯小刚的非喜剧之路也就走到头了。
所以说,冯小刚的人或许爱撩闲,不受人待见,但是他这些充斥着小机灵和撩闲精神的电影却是国产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概是拍非喜剧太累心,冯小刚在手头一大堆的项目抽出了这部《手机2》,原意是想让自己和观众都重新回找回乐呵乐呵的感觉,不料却因为崔永元的拦路叫阵,让气氛都变得不乐呵起来。
不过,就事件性质来看,这场闹剧的前景还是挺乐观的,应该会以喜剧收场。除了那部被误伤的大制作片方此刻是真麻烦,当事人都还只是文骂,这几天说得口沫横飞的崔永元大概气也消得差不多了,风波过后,刘震云还是刘震云,范冰冰也还是范冰冰,冯小刚应该会化沉默为力量,在《手机2》里好好撩个痛快也就开心,毕竟都是头顶花白的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怒气是一顿茅台不能解决的。
吃瓜群众都爱看热闹不假,但是面对曾经实话实说的小崔,曾经不见不散的小刚,大家还是希望他们少一点生气,多一点开心。如果嘲讽、撩闲变成了对骂甚至是攻击,那艺术就不再是艺术,只是假借暗沙射影实则玩弄于人的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