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航母同框 浅谈中国航母发展之路

科技 2018-06-07 19:11        

​​​

中国双航母同框 

就在几天前,一条“中国双航母同框”的新闻传遍了各大媒体网络,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以及评论热潮。自从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海军过后,中国海军终于夙愿得尝,成为了目前世界上第11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日本不算在内)。2018年5月13日,国产第一艘航母001A型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开启海试,标志着国产航母的建造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近日,“中国双航母同框”图片的曝出,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预示着中国海军拥有双航母编队的时刻即将到来。借此机会,以个人愚见,分析中国航母对于中国海军的重要意义,以供读者参考。

一、中国航母的基本情况

辽宁号

中国海军目前装备的“辽宁舰”是由前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的“瓦良格”号改装而来的,中国称为001型航母,将“瓦良格”号购回中国的过程颇有一番曲折,不过本文中就不多赘述了。改装完成过后的“辽宁舰”全长304.5米,舷宽75米,吃水10.5米,满载排水量达60900吨,采用8台蒸汽轮机提供动力,最大航速接近30节,采用18节经济航速可续航7000海里。装备346型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好的对空探测能力。自带武装主要满足自卫需求,在舰尾两侧各装有1座1130近防炮和1座FL-3000N近防系统,舰首右侧还有一座1130近防炮,左侧还有1座FL-3000N近防系统,这些武器可以为“辽宁舰”提供较强的末端防空拦截能力。除此之外还装备有1座24管干扰弹发射装置和1座12管反潜火箭发射装置。

1130近防炮

在舰载机方面,目前还不知道“辽宁舰”的具体配置情况,但有推测为24架战斗机和12架直升机,其中战斗机的型号为已经亮相的歼-15。歼-15是中国在歼-11基础上研发的单座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其综合作战性能应该不弱于陆基版的歼-11B,并且在对海攻击能力方面应该有相应强化。虽然相比于美国“尼米兹”级、“福特”级动辄上百架的舰载机数量,“辽宁舰”36架的舰载机数量显得有些可怜,但其实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航母相比,例如法国“戴高乐”号的40架载机数,其实大家是处在同一水平线的。

FL-3000N 

至于国产的001A型航母,虽然在外观上看起来和“辽宁舰”差别不大,但其肯定在设计上有很多优化,比如它的舰岛就比“辽宁号”更加简洁,可以节约甲板空间。而且“辽宁舰”作为前苏联时期的遗物再生的产物,一些原本设计不足的地方难以改变。比如原来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在舰首甲板上装有12枚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实践证明反舰导弹对于航母来说作用并不大,反而侵占了宝贵的机库空间,虽然在“辽宁舰”上已经拆除了这些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但并不就等于完全消除了不利的影响。所以,相信国产的001A型航母的设计都改掉了“辽宁舰”上老旧设计存在的弊端,各种装备布置更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而通过重新设计机库等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后,001A型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有望提升 至40到45架的水平,再加上更为先进的各种电子设备,001A型航母的战斗能力相比于“辽宁舰”应该有较大的提升。

001A型航母

二、航母对于中国海军的重要意义

航空母舰,作为海上的巨无霸,其赫赫威名在二战时期就已经打下,正是航母在二战中的出彩表现,直接宣告了战列舰“大舰巨炮”时代的结束。是否拥有航母,会对一支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在没有陆基航空兵的远洋作战中,拥有航母就意味着拥有航空兵的支援。二战中日本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的覆灭,就已经展现了战机对战舰的巨大威胁,以及战舰在没有制空权下的脆弱。时至今日,这一情况也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相比于反舰导弹,舰载机的作战半径无疑更长,而且更加灵活。虽然航母本身没有装备强大的武器,但是其搭载的舰载机编队却能对敌方舰队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携带“鹰击-83”反舰导弹的歼-15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战舰的防空能力那么强,战机还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吗?的确,现在战舰上的防空武器性能有了长足进步,以美国“宙斯盾”系统为代表的相控阵雷达加上“标准”系列等高性能的防空导弹,大大提高了战舰的防空能力,但是转念一想,如此费尽心机地提升防空武器的性能,不就是出于对战机的忌惮吗?而且现在的战机同样也是今非昔比,可以挂载反舰导弹对战舰发起进攻,例如歼-15就可以挂载射程约为250公里的“鹰击-83K”反舰导弹,美国的F/A-18“超级大黄蜂”可以挂载射程超200公里的“鱼叉”反舰导弹,这就让战机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发起对舰攻击,然后在对方发起反击前脱离对方的防空范围。所以,战机在海上作战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相对地,如果在大洋之中,两支舰队狭路相逢,如果己方没有航空母舰,那么战区的制空权几乎就拱手交给了拥有航母的一方,同时面对空中和海上两个方面的威胁,可想而知,己方舰队瞬间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狼狈境地。所以尽管中国海军近期“下饺子”一般地建造驱逐舰和护卫舰,但对于航空母舰的建设依旧是不遗余力的,就是因为深知航空母舰对于海军的重要性。

第一、第二岛链示意图

若说大洋作战离中国海军尚有距离,那么就近来说,中国航母的服役对于中国海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尤其是第二岛链的封锁大有裨益。从这个中国导弹射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岛链所处的位置在距离中国500-1800公里范围以内,而第二岛链则基本处在2000到3000公里的范围。没有空中加油机的支持下,我国的歼-11作战半径约为1500公里,歼-10作战半径约为1250公里,歼轰-7作战半径约为1650千米。也就是说处在第一岛链的范围内,中国舰队尚可以得到陆基航空兵的支援,而到了第二岛链就鞭长莫及了。而在第二岛链范围内,其他国家的战机显然可以从各个空军基地起飞来照顾中国的舰队。而中国海军拥有航空母舰后,在突破第一、第二岛链时无论是否有陆基航空兵的支援,都可以确保自身拥有空中的掩护。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除此之外,航母还可以提供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当然也是由航母的舰载机提供。美国对他国进行威慑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把航母战斗群开到他国门口,美国航母上百架战机再加上美国航母战斗群中巡洋舰、驱逐舰所携带的巡航导弹,足以打击一个小国家的大部分重要目标和设施。之前俄罗斯打击叙利亚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时也出动了其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虽然遭遇了冒黑烟被嘲讽以及米格-29K的坠机事件,但其在实战打击中的出色表现还是展现出了航母应有的对地攻击能力。虽然中国并不是喜欢随意对外国进行武力干涉的爱好和平的国家,但航母的入役确实在客观上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对地攻击能力。

冒黑烟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而在不久的未来,001A正式服役过后,中国就将拥有两个航母编队,同时拥有两艘航母意味着中国海军可以做到一艘维护一艘值班的最低限度的轮换,可以避免类似由于检修而出现的航母空档期。并且拥有两支航母编队的中国海军足以对周边国家形成压力,对于之前在南海非法侵占我国利益的菲律宾等国,在面对我国航母编队时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还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海军不会止步于两艘航母,未来还会继续建造第三、第四以及第五艘航母,届时中国海军的实力就算是美国也无法轻视。

三、航母发展还需要走的路

携带两枚“鹰击-83”反舰导弹的歼-15

经过多年的呕心沥血,我国的航母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完全国产的跨越式发展,这无疑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但是平心而论,同世界最强的美国海军相比,我国海军的航母要走向成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携带4枚“鱼叉”反舰导弹的F/A-18“超级大黄蜂” 

一是航母本身还有待继续发展。我国现有的“辽宁舰”和001A型航母,都采用的是常规动力,而且没有配备蒸汽弹射器,战机还是采用滑跃起飞的起飞方式。相比于弹射起飞,滑跃起飞会限制战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也就是影响战机的载弹量,从而会降低战机的作战能力。采用滑跃起飞的歼-15很有可能只能携带2枚“鹰击-83”反舰导弹,而采用弹射起飞的F/A-18“超级大黄蜂”一次可以携带4枚“鱼叉”反舰导弹,这就可以看出载弹量的限制对于战机作战能力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战机弹射起飞 

而要采用弹射起飞,除开需要弹射器的技术之外,其实也对航母本身动力有要求。蒸汽弹射器在弹射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以及淡水,而蒸汽的来源自然是由为航母提供动力的推进锅炉来提供,那么在进行蒸汽弹射时势必会对航母本身的机动能力产生影响。至于技术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器,使用时则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更是对航母的产电能力提出了考验。所以说,虽然采用滑跃起飞会限制战机的载弹量,作战效率也不如弹射起飞,但是对于尚采用常规动力并且弹射器技术需要自行摸索的中国航母来说,还算是一个务实之选,但这也绝不是长远之计。当中国的弹射器技术成熟后,肯定需要采用核动力的航母来配合弹射器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而且采用核动力还有续航能力更强,可以建造的吨位更大,舰上空间占用更小等诸多优点。所以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从采用滑跃起飞的常规动力航母发展到采用蒸汽弹射起飞乃至电磁弹射起飞的核动力航母是必须要走的路。

美国E-2C“鹰眼”舰载预警机

美国S-3“北欧海盗”反潜机 

二是航母的舰载机还有待发展。航母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航母上舰载机的战斗力。而当前,中国航母虽然拥有歼-15作为主力舰载机,但是这也是目前中国航母唯一可用的固定翼舰载机,种类显得有些单一。众所周知,在现代空军中,空中预警机是战机的“战力倍增器”,对于舰载机来说也是一样。美国航母上就装备有E-2C“鹰眼”预警机,可以为其舰载机提供信息和指挥支持,而中国航母上类似的职能目前只能暂时由直-8AEW预警直升机来完成,显然预警直升机的作战效能是不能和固定翼预警机相比的,无论是探测能力还是信息处理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美国的航母舰载机中还有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以及S-3“北欧海盗”反潜机,这些也都是中国还未有得舰载机种。所以中国航母要想得到全面高效的作战能力,在舰载机研发上还有路需要走。

直-8预警直升机 

美国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

三是航母编队作战体系还有待发展。5月31日下午,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布表示,“辽宁舰”入役以来,按照计划进行了一系列综合演练,航母编队已初步形成了体系作战能力。不同于在二战期间就开始大规模建造航母并运用其作战的美国海军,中国海军在“辽宁舰”以前可以说是零航母经验,从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航母编队的编成到航母编队的战术、作战配合,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摸索。

中国航母战斗群

虽然我国海军已经具备了组成航母战斗群的硬件基础,但要形成战斗力,真正发挥航母在作战中的作用,航母作战体系的系统研究这一“软件”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航母建设本身,作战体系的建设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没有实战就只能在不断的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以中国现在高速发展的科研创新能力,突破装备的技术难题只是时间问题,反而是在和平环境中如何建立起贴近实战、符合实战、能够运用于实战并且能够在实战中打赢的战术战法更值得思考,所以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作战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海军 

回首过去,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舰船都是缴获得来的老旧舰艇,现代化舰艇只能依靠从苏联购买。再看今朝,001A型航母下水海试,055型大驱如火如荼地建造,052D、054A型驱护舰如同“下饺子”一般。69年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般,但中国海军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一支不起眼的海军弱旅已经成长为任谁也不能忽视的蓝水海军,这其中的艰难辛酸也许只有一代又一代海军建设的亲历者才清楚,不过他们的心血毕竟没有白费,相信中国海军还能够继续走向更强,中国还能继续走向更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