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系列(3)
SS-18
R-36M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18“撒旦”,是前苏联研制的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而苏联衣钵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现在依然装备有数量可观的R-36M导弹,并且在俄罗斯战略核武器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R-36M导弹是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大的现役导弹,多弹头版本的R-36M可以携带多达10个分导式多弹头和诱饵,就算是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可以有效地对抗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俄罗斯维持强有力的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手段。
上升状态的SS-18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美两国的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都以装备可以完全摧毁对方的核武器为目的,在全面的核武器军备竞赛之下,双方都制造部署了大量战略核导弹。而60年代,美国“民兵”弹道导弹的装备部署让美国在核武器竞赛中占据了领先地位,而这对于苏联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苏联在60年代末期也开始发展第四代陆基核导弹,这就是R-36M。
R-36M由的研发任务苏联著名的导弹设计机构南方设计局承担,担任总设计师的是苏联导弹“教父”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乌特金。R-36M导弹的研发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1971年开始进行R-36M的冷发射演练,1973年2月成功进行全程飞行试验,1975年12月正式开始装备部队,截止2000年,R-36M共进行了150次发射,其中仅有研发时代的4次发射失败,其余全部成功。
SS-18
R-36M导弹有多种型号,其中Ⅰ型装备一枚当量2500万吨的核弹头,射程12000千米;Ⅱ型装备10个分弹头,每个弹头当量50万吨,射程11000千米;Ⅲ型装备一枚核弹头,当量2000万吨,射程16000千米,Ⅰ到Ⅲ型命中精度均为500米;Ⅳ型装备10个分弹头,每个弹头当量55万吨,射程11000千米命中精度350米;Ⅴ型和Ⅵ型均可装备2000万吨当量的单弹头或10个75万吨当量的多弹头,射程分别为11000千米和16000千米,命中精度220米。R-36M无论是单弹头还是多弹头的型号,其威力都是相当可观的,其主要的对手“民兵”-3携带的是3个33.5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从威力上来看,无疑是R-36M更胜一筹。
SS-18
在核武器军备竞赛当中,当苏美双方都装备有足够多的战略核导弹后,两国又开始考虑自身核武器的安全性,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对方可能的先发进行的核打击中保留本国的核报复力量,所以在采用发射井发射的核导弹的阵地设计时,都非常注重抗核打击能力。为此,R-36M采用了地下井冷发射的方式,采用冷发射就可以取消发射井的排烟道,缩小发射井的直径,由此提高发射井的抗压强度。
开放参观的SS-18
R-36M的发射井深39米,直径5.9米,抗压能力可达每平方厘米365千克。相比之下,美国“民兵”导弹的发射井每平方厘米的抗压能力仅为175千克,这样看来,R-36M拥有比“民兵”更好的生存能力。除此之外,R-36M导弹上和阵地上的电子设备都经过了抗核爆电磁脉冲加固处理,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抗核打击能力。
R-36M作为世界上现役体积最大,威力也是最大的洲际导弹导弹,无疑是一款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器。就其作用来讲主要是用于战略核威慑,毕竟这种武器真的发射也就基本意味着世界的终结,虽然《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36M的数量,但是俄罗斯也必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强有力的威慑手段,所以就有了R-36M一再延迟退役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部分R-36M被改装为运载火箭用作民用,改造过后的R-36M被称为第聂伯号航天运载火箭,这也算是从其他方面发挥了R-36M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