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清退员工持股意欲何为?

金融 2018-04-26 11:55        

​​​ 员工持股制度一直都是娃哈哈的一项重要的员工激励制度。不过,进入2018年后,娃哈哈对员工持股进行了清退,按1股:2.6元的价格回购员工持股。而此事一经媒体报道,即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

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通常也就是非公众公司,其员工持股制度的变动基本上是不会引起外界的关注的。但娃哈哈不同,虽然娃哈哈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但由于它在国内有着较高的品牌效应,因此它实际上也等同于一家公众公司,国人对它的关注度并不比一般的上市公司低。而且娃哈哈的掌舵人宗庆后曾经是全国的首富,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引人关注。并且,宗庆后曾多次表示娃哈哈不差钱,不会上市,但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宗庆后改口了,表示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

也正因如此,娃哈哈清退员工持股的做法,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该公司在为上市做准备。因为根据现行的上市制度,企业上市前的股东人数不得超过200人,而娃哈哈的职工持股人数多达15000人,这显然是不符合企业上市要求的。

针对市场的这种说法,娃哈哈方面回应称,其收回员工股份并非为了上市,而是要“更科学地分配股份”。至于公司上市的打算,娃哈哈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尚未将上市正式提上议程”。

对于娃哈哈的上述说法,其实并不令人奇怪。但这种说法难免有掩耳盗铃的嫌疑。从娃哈哈来说,“尚未将上市正式提上议程”这有可能是真的,但这并不排除在将上市正式提上议程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娃哈哈来说,最应该要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就是清退员工持股了。因为一旦将上市正式提上议程之后,再来清退员工持股的难度无疑会进一步加大。

至于“更科学地分配股份”,这种说法本身上就是不成立的。既然股份已经由员工认购了,那就归员工所有,属于员工的私人财产,不存在公司方面再来“更科学地分配股份”。公司方面想做“更科学地分配股份”的工作,那也只能是在新发行股份的时候再来做这份工作,而不是对原来已认购的股份再来做重新分配。将现有的员工持股收回,进行所谓“更科学地分配股份”,这必然会牺牲现有的部分持股员工的利益。以“更科学地分配股份”的名义收回员工持股,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员工过去贡献的一种否定,这种做法的本身并无任何的“科学性”。

其实,娃哈哈清退员工持股,最大的可能还是为了上市。毕竟在对待娃哈哈上市的问题上,宗庆后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之前的“不上市”改变为“会考虑上市”。如2017年11月18日,在娃哈哈集团创立三十周年的庆典上,宗庆后表示“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娃哈哈也会考虑上市”。又如2018年3月24日,宗庆后做客人民网访谈间时表示,“娃哈哈集团现在不缺钱,我们现在也在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大幅投资高新产业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考虑上市”。由此可见,如今的宗庆后不再是原来那个“坚持不上市”的宗庆后了,上市是如今的宗庆后会考虑的事情,甚至是需要直面的事情。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改变,恐怕与两件事情有关。一是明处的,2017年4月,宗庆后独女宗馥莉实际控制的恒枫香精香料(香港)有限公司计划收购中国糖果50%股权失败,外界猜测其收购目的正是为了借壳上市。这件事情表明,宗庆后的女儿是不拒绝资本市场的,甚至是希望借力资本市场的。

二是可以看得见的,那就是娃哈哈的发展已经走过巅峰时期。据全国工商联经济部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娃哈哈集团自2013年营收达到782.8亿元的高峰后连续下滑,2016年跌至455.9亿元。与此同时,娃哈哈畅销的明星产品销售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据报道,娃哈哈营养快线2014年销售额达到153.6亿元高峰,2015年、2016年则分别下滑到115.4亿元、84.2亿元,几近腰斩。也正因如此,娃哈哈“也在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希望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也就是宗庆后说的“上市以后能加快企业发展”。

正因为宗庆后表达了上市的意愿,因此,再说清退员工持股并非为了上市,这反而有些掩耳盗铃的意味了。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必要掩饰,因为这是上市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作为企业来说,为了上市的需要也只能削足适履。只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清退员工持股的时候,要尽量保护好职工的利益,不能让职工吃亏。象徐家汇那种清退员工持股,却让社会名流来接盘进而暴富的做法,绝对不能让它在娃哈哈的身上发生。

当然,从监管者来说,要坚决禁止类似于徐家汇这类事情的发生。除了要做好从严审核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上市制度的立法修改工作,废除200名股东人数的限制。一方面是IPO时要清退职工持股,另一方面是企业上市后又鼓励员工持股,这种制度上的自相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