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900家公司一季报预喜,盈利能力改善为何股价仍处低迷?

金融 2018-04-16 16:53        

​​​

  一般而言,股市表现是经济的晴雨表,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也是股价表现的晴雨表。然而,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在经济环境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中国股市的表现却显得疲软不堪,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回暖,却很少真实反映到上市公司的股价之上,这或许也让投资者感到了困惑。

  根据今年一季报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就目前已有近15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一季度的业绩预告,且预增者占据了多数的比例。至于之前不被市场看好的创业板,则今年一季报的业绩增速明显提升,而净利润翻倍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显著增加。

  面对多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明显回暖,但最终并未很好反映到股票价格身上,这确实让投资者感到了无奈。

  实际上,对于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有几种解释。

  其中,一种解释,可以理解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改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盈利能力增强,而更大程度上还是属于阶段性的盈利好转,而缺乏了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

  从今年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业绩来看,确实存在一定的分化,但随着并购重组、出售资产等频率的增加,也或多或少促发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但这一种增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内生增长,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还是有所受限,降低了市场的持续炒作预期。不过,从上市公司的整体基本面状况来看,还可以理解为基本面状况的逐渐回暖过程,但未来这一种持续回暖的格局可否得到延续,更大程度上还是要看经济基本面以及内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

  再者,则是需要看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

  时下,对于A股市场而言,外部环境下,有贸易战的冲击、美俄军事冲突的压力、美联储加息的压制等;内部环境下,则有股市扩容压力不减、上市公司减持潮的延续、独角兽巨头企业的加快来袭等。由此可见,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内外部市场环境并不利于股市的持续走强,而这一种负面因素的持续演绎,实际上也延续了股市调整的时间。

  与此同时,则需要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仍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运行格局。

  实际上,在A股市场容量不断膨胀的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新增流动性给予支持,才能够更好推动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及投资活力。然而,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一方面是股市扩容压力的持续增强,上市公司数量的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则是离不开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而在仅有的存量博弈背景下,却不足以抵御接连不断的扩容需求,即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也难以抵御股市调整的压力。

  除此以外,则是说明了当下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仍不具有显著的优势,当下的估值水平仍不足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而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的过程中,市场却仍处于估值挤压的过程。或许,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对现阶段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仍不太认同,而它们仍在等待更具诱惑力的投资低吸点。

  纵观过去18年的时间,A股市场熊市调整周期大概在4年左右,熊市调整平均最大幅度在50%左右,而牛熊转折点的平均市盈率基本在15倍以下。如今,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实际上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大部分的调整目标,但似乎仍然欠缺了一些优势,例如调整时间充分的优势、股市平均市盈率的回归优势等。

  熊市三年,股市调整似乎步入中后期的阶段。但,时间上、估值上仍有些许的距离,而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似乎在等待更好的低吸点,而熊市中后期的心理考验却是充满了煎熬。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