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命》:动作剥削电影里打出来的好汉

随谈 2018-03-31 14:15        

​​ 记得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体育界有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甚至还有本杂志就叫《搏》,那是电视机刚刚普及时,一并可以让大众或者信息的重要媒介。与此同时,《中华武术》《拳击与格斗》《少林与太极》《武当》《搏击》也与《精武门》《少林寺》《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等电影一起组成了60、70后、80后三个世代的青年对于中国功夫最初的印象。从李小龙到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无论他们在成本或大或小、或早或晚的电影中,观众都是能够从他们的武术、武德的光影中品味到获得感。更有一些少年,更为冲动,去少林寺学武功,有的据说还成了,最为著名的励志角色是王宝强。《玩命》是一部动作电影,具有相当突出的剥削特点,绝大多数动作演员都有这个过程,必须在拳拳见肉的B级片中,从小人物通过跌宕起伏的挫折、反思、逆袭,成为英雄。

李炳渊是电影《玩命》的编剧、导演和主演,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专业,从背景上看来自于国术体制内,然而对于武术运动员来说电影业依然是全新洗牌的跨界,上台表演需要机缘,个人奋斗必须和时代进程结合起来,无论这个过程有多艰难,甚至可能比幻化的电影更加波折,也要争取站在舞台中央,唯有在舞台中央的人才有机会表演。《玩命》本身有对武术和电影的自我指涉,身怀绝技的路阳(李炳渊饰)从事着玩命替身工作,为了自己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玩命打拼。而残酷现实不仅将他打入谷底,更卷入一场跨国盗卖珠宝文物大案中,遭遇连环追杀。也就是说,人生处处有意外和惊喜,当你努力通过做替身试图进入表演场域,无论有没有足够的能量,都很有可能被偶然的命运卷起来的蝴蝶效应,而必须通过血腥的暴力进行反击,这期间还要有美女相伴,力与美在相对原始意义的层面上与观众开始对话,好汉都是打出来的。

脱离了白日梦的李炳渊,就必须以托尼·贾和樊少皇一样去打通关,每一个阶段的从小到大的BOSS都不会好好说人话,无非就是暗黑势力的层级关隘,李炳渊秉承的就是朴素而有力的自然社会法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尊严就是这么来的,否则苟且的人生只有憋屈和懊悔。打打打,吼吼吼,当今社会远远没有进化到“君子国”的大同时代,李炳渊在他的人生视野中做的很是正确,面对道义的不公、命运的困厄、美好的失落,能够拿出来的就是一身硬功夫,勇往直前的向前进。毕竟,《玩命》是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告诉观众这是一出白日梦,走上红地毯的李炳渊是奋斗过的,观众在各种不同的职场的阶层,要想成为行业精英,也只有奋斗。绝大多数人不是马云、马化腾、孙宏斌,他们是商界精英,参与的都是A级大制作,绝大多数人无非是做好自己的功课,争取在B级片中做自己的英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