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姐新作《红雀》:风格倒退的间谍惊悚片

随谈 2018-03-08 18:23        

​​

  《好莱坞报道》中文站2018年3月4日报道 作者:西蒙·艾布拉姆斯(Simon Abrams)

  与其他冷战时期政治上暖昧不明的动作片不同,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主演的间谍惊悚片《红雀》并不鼓励观众为代表自己国家利益的英雄人物加油。

  《红雀》改编自杰克·马修斯(Jack Matthews)三部曲小说的头一部,讲述了一位俄罗斯芭蕾舞演员成长为间谍多米尼卡·叶戈罗娃的故事。但是经过《饥饿游戏:嘲笑鸟》和《我是传奇》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Francis Lawrence)和编剧贾斯汀·海瑟(Justin Haythe)的打磨,影片不但手法肤浅,而且颇具倒退风格。

  诚然,从一开始《红雀》以其老到成熟的画面处理和劳伦斯的美颜妙身材显得很有吸引力,但也仅是到一场强奸未遂的戏码为止。被吊打的劳伦斯春光外露的场面,简直和电影制作大佬想拼命忘记的80年代烂片有一拼。

  显然《红雀》还受到更多现代作品的影响,例如去年上映的《极寒之城》(Atomic Blonde)、2011年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和《柏林谍影》(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以及《女囚尼基塔》(La Femme Nikita)等影片。劳伦斯的女主角,和许多冷战题材动作影片的主人公一样,是面无表情的完美格斗机器,从外形上就十分符合来自天寒地冻俄罗斯的使者身份。但是与很多反式英雄人物不同的是,叶戈罗娃并不是一个充满矛盾、痛恨造就她新身份体制的爱国者,她成为间谍只是为了自保,影片的最大张力来源于叶戈罗娃毫无感情变化表面下的脆弱心灵。

  有趣的是,与想把她发展成美国情报员的CIA特工奈特·纳什之间狡诈的工作与感情关系,也反映出冷战时代作品和以冷战为背景的现代间谍电影之间的差异。前者鼓励观众为代表国家最高利益的英雄喝彩,而《红雀》却对纳什的忠诚不屑一顾,他也因此成为一颗轻易就被放弃的棋子。相比之下,叶戈罗娃的独立与冷漠被视为宝贵财富。种种殴打和强奸未遂似乎只是为了增强她的自我保护能力,她也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在看似不可能的局面下反败为胜。这种融合了冷战年代性别歧视与现代政治幻灭的处理手法,让观众无法赞同叶戈罗娃在间谍学校受训期间,被定位成精明幸存者的故事线。尽管手刃对手的血腥场面,第一次证明劳伦斯的角色不止是性感芭比式的色诱女谍。

  所以说,《红雀》的真实完全用错了地方,而且错的不止一点点。(文/东齐)​​​​

发表评论